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出台有力度的硬措施,营造有温度的软环境

    【亲历者说】

    ◎本报记者 符晓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催人奋进,明确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聆听了报告,我备受鼓舞。”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赖建州说。

    赖建州对报告中的一些提法印象深刻,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刻道出了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根本途径,为我们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过去十年,立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园区以创新驱动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从不足1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起步,先后建成火炬园、厦门创新创业园、厦门软件园、同翔高新城、火炬(翔安)产业区等,成为多园区产业发展平台;主导产业由3个扩展到5个,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特色产业相继崛起,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企业竞技赛道日益丰富。

    如今,厦门火炬高新区已成为辐射周边的创新创业主平台、“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集聚地。这里汇聚了1.7万余家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200家、是2012年的4.5倍,6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设立项目、百亿企业由十年前的5家上升到7家、规上工业企业由201家上升到545家……

    是什么让产业项目纷至沓来、科技企业活力迸发?赖建州表示,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一系列机制、政策、办法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引导产业加速布局升级,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动力的不断努力。“多年来我们推出的系列创新举措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即出台有力度的硬措施,营造有温度的软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创新主体的创造活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赖建州说。

    一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最大程度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创业门槛,激发市场主体创新热情,相关企业聚集效应不断扩大,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细数落地企业不难发现,除了享誉世界的行业龙头,本地中小型科创企业也如种子般在这片热土发芽生长。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过去十年间,厦门火炬高新区持续打造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体系,以梯度培育、精准滴灌的方式,多层次、分阶段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园区相继出台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若干措施》《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措施,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聚焦专业细分领域发展。2012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累计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

    “下一阶段,我们将锚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努力在培育市场创新主体方面取得新成效。”赖建州表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大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上级要求上来,围绕“高”和“新”两篇文章,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全域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做优创新创业生态,不断集聚领军型科创企业,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壮大创新型高成长企业队伍,在培育市场创新主体方面做出新成绩。同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并升级研发机构,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等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提升核心技术源头供应能力,打造以创新为引领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写下生动注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