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负责人表示——
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图为记者举手提问瞬间。本报记者 周维海摄
  

  ◎本报记者 何 亮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10月21日,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五场记者招待会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代表在介绍情况时表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思想指引,创造生态与绿色发展“双奇迹”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翟青说。

  这十年,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十年前相比,“我们的蓝天多了、水清了、土也净了”,翟青在招待会上表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这十年,我国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翟青介绍,截至目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5家国家公园,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

  这十年,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记者招待会上,翟青给出了一组数据: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

  法制双建,啃掉“硬骨头”、消除“老大难”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翟青如是说。

  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章,写入了宪法;覆盖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以及长江、湿地保护等领域的25部生态环境相关法律得到制定与修订;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个重要的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性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十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河湖长制、林长制、排污许可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翟青表示,如今监管制度更加严密,生态环境保护有了重要制度保障。

  作为环境保护的一把利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2015年底开始试点,截至目前,督察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轮全覆盖,并对一些部门和中央企业开展了督察。翟青表示:“督察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的矛盾和重大的问题,啃掉‘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取得‘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

  加强合作,充分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有记者问:“气候变化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地干旱和洪水等灾害大幅增加,中国是否会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威胁?”翟青回答:“中国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2021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

  长期以来,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翟青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充分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