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 讯 员 吴云飞 吴 昊
“这十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信息学院)授权专利总计2912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60项,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项,获国家教育成果奖4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多次荣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9月26日,常州信息学院建校60周年庆典会上,校方晒出了成绩单。
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常州信息学院如何提高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如何增强校企合作融合度……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这所全国首家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方向,立足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导向,紧抓每次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信息特征、学院风格,有效支撑‘制造强国’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争做中国信息类高职院校领跑者。”该校党委书记王钧铭说。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信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紧扣行业技术和产业变革发展需求,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能力,注重应用型科研教学互哺的探索,持续实施“人才计划”“科研发展计划”等,既破解了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不对称”难题,也打通了服务行业和企业的堵点。
“近年来,我们把高技术含量、高创新程度的应用型科研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生产、管理实际问题和需求为目标,结合产业链、创新链,组建校企合作联合体,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专业群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该校校长眭碧霞说。
围绕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创新培育等,常州信息学院加强与常州市政府、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等相关行业单位深度合作,集聚学校现有资源,通过提升、改造、扩容和新建等方式,专门建设了27000平方米的工业互联网大楼,按照工业互联网的体系结构,以“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安全+应用”为脉络,布局大楼内各实训基地,从整体上形成专业群与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对应关系,还打造出支撑全业务场景的云制造应用。
该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应用两年多来,累计培养7830名工业互联网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网络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平台已承接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1项,形成各类科技成果189项,面向区域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工艺优化、推广应用等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671项,各类公共技术服务惠及企业1759家。
目前,常州信息学院在产教融合上,重实效、接地气,更是探索出了人才输出、授权、参股、转让、合作申请政府科技基金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已与100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如该校谭文胜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解决了市政大型塑料管件系列产品等的成型加工技术难题,6年来累计新增产值9.1亿元,生产效率提高25%,节约能源10%。
据介绍,常州信息学院还建成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等一批教学科研载体,为学校建设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