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亦庄),一辆小马智行Pony自动驾驶车行驶在路面上。 |
北京经开区,一辆京东无人配送车行驶在交通主干道上。 |
北京京东方总部展示的高科技柔性屏样品 |
◎通讯员 孙艳平 本报记者 华 凌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看园区 ②】
7家
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0家,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31家。
科幻场景“驶”进现实,用手机即能打到“自动驾驶出租车”;知识产权成果领跑全国经开区,截至2021年底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5件……一项项先行先试的创新探索成果,离不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知识产权工作的保驾护航。
前不久,北京经开区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作为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一区”,北京经开区如何牵好科技创新“牛鼻子”,实现创新链和知识产权服务链的双轮驱动?
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京东的活跃用户数量从1.5亿增加到5.8亿,远在西藏林芝“万人县城”的网购送货速度,也从以前的一两周缩短至一两天。
效率提升背后的重要一环,是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在今年公布的第23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名单中,北京经开区的6家企业获奖,这让人们得以窥见底层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的“源动力”。京东集团以“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据了解,为实现数据分析领域高吞吐、低延迟、高可靠的实时数据写入及查询技术,京东很早便成立研发项目组,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让数据分析人员能及时掌握线上数据的实时动态,填补领域内技术空白。不仅如此,京东还同步推进研发成果向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路知识产权保护举措,并从奖励规则、活动宣贯、人才评价等多方面鼓励工作人员申请专利。京东已成为北京经开区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之一。
而这仅是北京经开区知识产权工作成果的冰山一角。据介绍,采用“龙头企业+服务机构”的培育模式,北京经开区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一区一特色”,培育了京东集团、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并开展企业贯标培育工作,列支专项资金引导更多企业规范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现在已有40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0家,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31家。近十年来,北京经开区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组织奖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2项。截至2021年底,北京经开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148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全市水平的3.6倍。
“家门口”尽享一站式服务
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北京经开区又做了哪些新探索来助企解困?
去年4月,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开区分中心(以下简称经开区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北京经开区通过建设“一站、一室、一庭、一窗、一厅”,即预审支撑服务工作站、纠纷调解室、巡回审理庭、商标受理窗口和知识产权服务大厅,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
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成果不仅能形成技术优势,还能通过无形资产项目融资等方式提升商业化实力的多元运用能力。这使得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挖掘、创造和保护等成为刚需,经开区分中心也以“就近办理”“方便快捷”等优势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
今年,经开区分中心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办理的授权商标注册证首次向企业发放。“不用往市里跑,还有专人指导,我们只用2天就完成了材料准备。”北京功夫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龙说。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石器慧通)专利经理赵增侠则对专利预审“绿色通道”赞叹有加:“我们申请专利时,先在经开区分中心指导下进行预审,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材料,就像多上一道保险。所需时间从以前的2—5年,缩短到现在3—6个月就能结案。目前经开区分中心已经帮我们处理了30多件专利预审案件。”作为国内首批获得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的企业之一,新石器慧通在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同时,也面临打造技术护城河、避免侵权等考验,因此对专利申请的需求大幅提升。在走访调研中,经开区分中心了解到技术密集型企业希望尽快获得专利授权的共性诉求,便通过组织主题培训和一对一指导等方法,帮助包括新石器慧通在内的多家企业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绿色通道”。
从平均30个月到72天,北京经开区帮助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走上专利预审“快车道”。截至目前,经开区分中心累计提供专利预审及咨询服务1845件次,共完成专利预审支撑服务案件486件,其中预审合格进入快速审查通道290件,授权专利共计191件。此外,经开区分中心还提供商标侵权判定咨询以及快速维权服务210余次,设立经开区商标业务受理窗口,累计受理商标注册、变更、转让等业务1784件。
结合实际需求升级企业体验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目标到2025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北京经开区依托经开区分中心建设,面向区域内创新主体提供专利预审支撑、快速维权、商标业务受理、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及知识产权运营等综合服务,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以“企业点单,服务到家”的方式联通“最后一公里”。
目前,以精准触达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服务,在北京经开区不断迭代。通过上门服务、单独解答咨询、“专家问诊”等方式,经开区分中心了解了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实际需求,为重点企业送上“知识产权服务包”,“一对一”服务企业51家,解答知识产权疑难问题110余项。
与此同时,北京经开区还组建经开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联盟,聚拢30余家北京市优质服务机构,吸纳100余名知识产权专家,参与经开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工作。
面向未来,该区又将如何发挥示范作用、升级企业服务体验?
“我们将继续高标准建设经开区分中心,构建更加专业化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而拓展新的业务内容,为经开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选项。结合首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们将探索开展一些新工作、新项目,如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就近调解常态化,推动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理,为经开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普法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构建经开区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助力创新企业成长。”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