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雍 黎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课程将由重庆大学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讲授,企业导师进驻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着手企业的研究项目。
突破传统学院学科边界,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急需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近日,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在重庆两江新区龙兴新城正式揭牌,迎来首批171名学生。这是中西部首个“卓越工程师学院”。
三方合作 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是由重庆大学与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三方在2020年联合创办明月科创实验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建设的。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定位为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旨在突破传统学院学科边界,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主要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方向,以解决产业共性技术和需求创新问题为导向,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努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卓越工程师人才资源。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创始人李泽湘表示,卓越工程师中“卓越”两个字极其重要,作为卓越工程师不只是要能解决问题,而且要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卓越工程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刘汉龙表示,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在国内率先突破以专业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界限、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范式改革的新工科教育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次深化合作,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将按照实验室管理模式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学生培养过程采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本科生、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在企业科研实践累计分别达到1年和2年。
强化创新 提供人均3万元科创项目经费支持
刘汉龙介绍,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采用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交叉设置,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该学院主要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与产品创新三大方向,设置系列技术类课程和项目制课程,搭建系列共性技术实验室和应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强化课程之间关联和交叉。每门课程学生都需要完成多个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课程将由重庆大学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讲授,企业导师进驻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着手企业的研究项目。
据了解,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170余名学生,主要来自重庆本地高校,包括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在选拔过程中,该学院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但都会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等,如智能制造方向要求学生已经完成大学三年级的所有课程学习,具有创新激情和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产品创新方向则要求学生已经完成大学三年级的所有课程学习,具有硬件制作类大赛经验。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按照实验室创新管理办法,为进驻实验室的学生提供人均3万元科创项目经费支持,实验项目如成功遴选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种子项目,将有机会获得百万级孵化基金支持。
在未来3年建设期内,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办学规模将逐渐扩大。学院教师总体规模将达到80人,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1140人,每年招收本科生430人(含市内其他高校高年级170人)、硕士生约150人、博士生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