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 讯 员 肖 坤 梁凤至
近年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立足于化学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平台建设、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持续进行改革,形成了“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该校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学生杨俊杰正在实验室里进行“光催化[2+2+1]串联反应构筑二氢咪唑化合物及其机理探究”实验,为接下来的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收集实验数据。“我最喜欢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扎实的学风和浓厚的科研氛围,这也不断激励着我在化学领域继续深造,力争成为国家需要的化学专业人才。”杨俊杰说。
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化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立足化学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平台建设、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持续进行改革,形成了“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听讲座不再是“签到打卡”
“北京大学的陈鹏教授给我们讲的活细胞内的‘生物正交剪切反应’让我记忆犹新。”回忆起曾经听过的一堂讲座,兰州大学2019级化学萃英班学生于晨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时这堂讲座激发了我在生化交叉学科方面的兴趣。”正是这次契机,让于晨昕决定从事有关“蛋白质邻近脱笼策略”领域的研究。
像于晨昕这样从一堂讲座中汲取灵感的化学学子不在少数。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惠新平教授介绍道:“学术讲座常态化是我们的一大特色。过去我们学院专门为本科生举办的讲座较少,种类也较为单一。如今,学院每年为本科生举办各类讲座40场以上,有的还成为大三学生的必修课程,并纳入了课程体系中。”
化学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兰州大学的优势学科。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内容丰富的讲座,既符合培养创新型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能在校内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高质量的讲座让同学们不再抱着“签到打卡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是真正把讲座当成拓展知识的课堂。
此外,该校化学化工学院还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签订“3+1+1”联合培养模式,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签订“2+2”联合培养模式,与美国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签订“3+2”联合培养模式,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化学联合实习项目,不断推进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化“常规小课”为“前沿大课”,让最新的知识随时随地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开启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第一扇门。
让学生带着“真本事”走向社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实验采用1,6-己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与丙烯酸羟乙酯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先合成预聚体,再按照一定质量比加入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等,配制得到3D打印用光敏树脂……”在兰州大学综合化学实验的课堂上,刘兴妤副教授正在给学生们授课。该课程内容中提到的“光敏树脂的合成及3D打印”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北赛区竞赛中的全新实验设计。“我们的实验课采用‘基础内容+前沿成果’的典型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使同学们学会了光敏树脂的配比与合成,同时还使他们掌握了高分子模型材料的打印与制作。”兰州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沈永雯说,“学生们可以通过对聚合物的配比做出树脂,结合高分子树脂的合成、表征,用3D打印机打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多年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不断鼓励和支持教师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使科研成果进课堂、进实验、进教材,在科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深耕。以此为基础,该学院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基础技能训练—科研创新训练—就业创业训练”三层次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
如果学生不打算走科研道路,想去就业怎么办?“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依托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和校企联合实验室等,为学生构建了‘实践+就业’的平台;同时我们十分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除了科研导师外,还为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聘任了就业创业导师。”惠新平说。
彭立军是该校化学化工学院1998级校友,现任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作为两届学生的就业创业导师,彭立军经常向有就业意向的兰州大学化学学子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职场心得等。“无论是取得过的成绩,还是掉过的‘坑’,我都希望跟他们交流,为他们提供一点借鉴。”彭立军说。
2017年9月,兰州大学化学学科成功入选教育部首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兰州大学也开启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2022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兰州大学化学学科榜上有名,延续辉煌。
面向未来,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清晰的发展目标。“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和中心学科,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目前,兰州大学制定了《兰州大学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方案》,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交叉学科及相应的实践实验课程,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创新型化学人才,续写老牌专业的新辉煌。”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永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