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1日 星期三
康英德: 创“芯”助力乡村振兴

典型派

    ◎本报记者 符晓波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让一粒粒好种子成为农民的丰收希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科技特派员康英德对此不遗余力。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北辰山下竹坝农场,番茄、辣椒、玉米、苦瓜等种苗在不同时节静谧生长,待到成熟,再送到农户手中,栽种在更广阔的天地,令田野芳华无限。

    这里是康英德亲手打造的“种苗王国”。他选择拥有广阔市场的种苗作为事业切入点,创办了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专注种苗培植技术研发。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他扎根田地、面向农民推广“良种+良法”种植模式,凭借一棵棵创新种苗和先进技术,带领农民走上现代农业的康庄大道。

    今年8月,康英德被评选为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

    培育国产好苗

    如今的“百利种苗”已是厦门一张响亮的名片,特别是在当地农民中有口皆碑:“百利的蔬菜品种跟其他相比,产量高、品相好、受欢迎。”“用了本地种苗后,再也没有换过其他种苗。”

    ……

    当在田间地头听见农民这样评价夸赞自己培育的种苗时,康英德感到,十年创业是值得的。“选择回乡创业的初衷就是想让乡亲们用上本土培育的优良种苗,可以不再依赖进口。”他说。

    康英德依稀记得,小时候家乡大面积种植的胡萝卜品种来自国外,仅200克左右的种子就售价1万元。尽管价格昂贵,但因进口种子产量高、抗病性强,乡亲们宁愿多花钱,也不愿意用国内的免费种子。

    为什么进口种子就比国产的好?年少时的疑问就像一粒种子埋在康英德心间,引领着他不断去寻找答案。康英德看到国外种苗研发技术的先进水平,接触到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他决心通过所学改变家乡的农业面貌。

    2010年,28岁的康英德抱着“培育出中国好苗种”的信念,回乡创办百利,一头扎进种苗培育工作。

    创业以来,康英德和团队专注育种科研,自主研发或改良生产设施设备,推动工厂化育苗、嫁接生产等的技术更新,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实现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1.2亿株,覆盖闽浙赣粤桂琼滇等南方省市。与此同时,他加入了厦门市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积极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希望提高农民的种植品质和效率。

    开展种业攻关

    小小的种子,蕴含大大的学问。

    在外人看来,学有所成的康英德回家做起了农民,种起了地,并没有太大成就。但康英德自己知道,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其中的科技含量一点也不比高精尖的产业低。

    康英德说,市场上认可度高的优质种子都是来自不同品种,经人工选育、历经几代改良所得,其中的关键技术买不来,只能靠自己摸索。

    传统种子各有优劣,培育出好苗子需要挑出不同种子的好基因,再重新组合配对,扩繁出人们理想的新品种。康英德和伙伴们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作物展开上百次杂交配对,只为试出最佳基因组合。

    “我们培育的番茄皮薄汁多香甜,我们培育的苦瓜个头足、产量高,抗病性强……”谈起自己用心培育的好种子,康英德说:“每改良一代,就要历经数百次杂交组合;每一步都做对,才能产生理想的苗子。”

    在形成一定技术积累后,2015年,康英德带领团队投入到更为复杂的育种工作中,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种源,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3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项,还有多个品种正在申请保护中。“种苗相当于是农作物的芯片,凝聚着最核心的技术,只有掌握了种源,才能把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康英德说。

    除了先进的育种育苗技术,康英德更致力于将现代农业的管理理念发扬光大。走进百利智能化育苗大棚,没有泥泞的土地,没有化肥的异味,整齐排列的苗床上,一株株种苗生机勃勃。康英德团队先后引进智能控制系统、全自动播种机、移动喷灌等系统,同时自主研发改良相关设备,对农作物实行精细化管理,一座现代化农业科技园渐露雏形。

    在前沿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加持下,康英德团队掌握了一整套培育高优种苗的方法。百利先后获评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企业,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企业等荣誉。

    传播现代理念

    如今,百利已成为我国南方首屈一指的蔬菜种苗企业,但康英德的梦想不止于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作为科技特派员,他除了摸索先进种苗培植技术,把繁育的优质种苗交到农户手中,还致力于将现代农业理念和先进农业技术发扬光大。

    他说:“‘良种’是基础,‘良法’是保障,好的品种加上好的设施设备、好的种植习惯才能诞生好的产品,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

    身为科技特派员,康英德把回馈社会视作自己的责任。作为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他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活动,每年培训农民3000人次,技术人员300人次。

    “作为种苗企业,我们更关心农民通过我们培育的种苗能不能赚到钱。”康英德回忆,一开始,百利培育的新品种,农民不敢轻易尝试。他和技术员每天登门拜访,免费送种子上门,挨家挨户指导农户从一亩地开始试种。好苗不愁长,日子久了,农户们发现种植这些本地培育出的优良种苗,产量能提高上千斤。农民的顾虑逐渐打消了,百利口碑也越来越好。

    在同安区郭山村,近5年康英德团队为当地投入辣椒、长茄等6个新品种,通过改善农业种植模式,产能由原先的每亩产量4—5吨,提升到每亩6—8吨,亩产收入也由原先的2—3万元提升至3—4万元。

    百利还与当地军营村开展“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模式,成立军营红小番茄种植基地,基地每亩收益是传统种植品种的2—3倍,能稳定为军营村集体带来每年20万元收益。

    康英德坚信农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他总是称自己为“新农人”,他还常常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农业,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农村。“要让农民成为令人尊重的一个职业,这样才会真正让农业兴旺发达起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