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自然资源事业:有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这十年】

    ◎本报记者 操秀英

    9月19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这十年,自然资源部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介绍道,10年来,自然资源部严密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控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严肃耕地保护督察执法,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硬措施,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守住了耕地红线。

    “特别是近两年来,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刘国洪说。

    同时,我国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通过持续努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40.85%。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介绍道,10年来,我国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其中,石油、天然气新发现23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8个千亿方级大气田,非油气矿产新形成32处资源基地。80余座老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了大中型规模,近800座生产矿山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服务年限。

    此外,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不断提高,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由24.7%提高到45.5%,重要找矿远景区调查工作已经全面覆盖。“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固体矿产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等科研成果,极大地支撑了国内的找矿行动。

    我国还发布煤炭、铁等124个矿种“三率”指标要求,遴选推广360项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及装备,石油采收率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固体矿产开采回采率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选矿回收率平均提高9.5个百分点。

    于海峰表示,自然资源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紧缺战略性资源,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加大勘查特别是精查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切实增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庄少勤介绍道,自然资源部坚持源头治理,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统筹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把生态功能极重要、敏感地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通过红线的划定,建立了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同时联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还有9个专项建设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不光是生态空间,包括农业空间、城镇空间,都要对生态问题进行系统性修复。

    “十三五”以来,自然资源部重点在“三区四带”部署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200多万公顷,同时围绕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这些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涉及的地区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修复面积达到28万公顷。此外,还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专项行动,共修复海岸线1500公里,滨海湿地3万公顷。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还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机制,特别是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创新激励机制、政策和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统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