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富克斯教授带领科技日报记者参观明斯特大学纳米技术中心,介绍其团队在纳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山摄 |
【今日视点】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山
高大、银发、睿智、笑声爽朗,这是71岁的富克斯教授给人留下的印象。近日,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纳米技术中心(CeNTech),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得主、德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院士哈罗德·富克斯(Harald H. Fuchs)教授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从纳米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到与中国结缘的点点滴滴,富克斯坦言,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实在让人惊叹,希望未来中德两国的年轻科学家能够更早、也更紧密地开展合作。
国际大奖带来双重惊喜
“这当然是非常高的认可。我非常感谢!我相信这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联系。”谈到荣获2020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时,富克斯如此感言。此前的2019年,他已经荣获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富克斯十分高兴地谈到,自己是全世界少数几位同时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的科学家。他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在德国,我们常说,人们不能为了得到特别的认可才努力工作,无关荣誉,不计得失。但是它发生了,这很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双重惊喜。无论如何(有没有获奖)我都会这样做。”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富克斯无法赴中国领奖。2022年9月15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办了一个特别的颁奖仪式,由吴恳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向富克斯教授颁奖。据驻德使馆科技处介绍,作为纳米领域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富克斯教授同时担任CeNTech科学主任和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研究所(HGI)所长。多年来,富克斯坚持对华友好合作,积极搭建中德纳米科技合作的桥梁,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纳米合作搭建友谊桥梁
谈到与中国结缘,富克斯说:“这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我的研究团队中一位来自中国的研究员。”大家经常在实验室聊天,“你当然不可能不聊到中国”。而富克斯首次访华是在1996年。当时他受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负责人庞世谨教授的邀请,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国际真空会议并作报告,双方的合作由此开始。
围绕与庞世谨、高鸿钧和朱道本3位教授的交往经历,富克斯把20多年的对华合作历程向记者娓娓道来。从最初的接受访问学者到富克斯的研究团队学习、联合培养学生、共同发表文章,到后来一起申请长期研究项目,友好的合作一直持续到现在。不会中文的富克斯已然可以轻松拼出这些名字的拼音。谈到他为中德两国纳米研究合作搭建的宝贵桥梁,富克斯轻描淡写地认为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谈笑中他甚至反问道:“为什么不呢?”
富克斯强调说:“研究的任务是与所有同事一起推进科学的进步。”2000年,在富克斯的大力推动下,德国北威州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中方每年可以派2到3名博士或访问学者到富克斯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工作和交流访问。2008年,富克斯作为德方代表,与中方共同发起了中德首个“特别研究领域重大项目”(SFB)TRR61。该项目周期长达12年,受益者包括德国明斯特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内的22个研究小组。中德合作开展分子组装体的结构、动态与功能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谈到2012年牵头成立HGI,富克斯说:“HGI是以格莱特教授(富克斯的博士导师)的名字命名的一个借鉴西方模式建立的研究机构。我们帮助年轻教授开展独立研究,包括那些从德国或美国等地学成归来的年轻学者。HGI是南京理工大学一个特殊的部分,它独立于大学。研究所运营得非常顺利。”HGI采用国际通行的运行模式,担任所长的富克斯完全自主地负责人才招聘和研究方向的确定。富克斯特别强调HGI专注于材料科学各种新兴领域的创新基础研究,但不涉及实际应用研究。
年轻学者应更紧密合作
富克斯说:“在材料化学方面,中国一直很强。这与我们形成良好的互补。例如我们需要制备一些特定的分子,这对我们的研究意义重大,但却遇到了困难。而这对中国而言不是问题,我们在山西的合作伙伴很快就把材料制备出来了,而且他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的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快速的进步。”
在富克斯看来,中方研究能力的发展与中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纳米的重要性有关,中国没有错过纳米技术发展的任何阶段。
关于未来的中德科技合作,富克斯建议在中德科学中心(SGC)的框架下为年轻人制定一项特殊计划。他说:“我们可以组建20个青年科学家小组,这样的小组不是很大的团体,例如2个人来自德国,2个人来自中国,包括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理论学家。让他们自己选择要研究的题目,然后让他们独立去做。他们可以在德国工作,也可以在中国工作,他们还可以有实验室。我们来准备各种条件,放手让他们自主研究。我们可以和他们讨论,但不会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我认为双方都有很好的人才可以做到。”
富克斯表示,对于这些年轻学者,在研究之外还有一个倡议,要努力学习对方的语言,深入了解双方的文化,积极促进沟通和交流。富克斯感慨地说:“我是比较晚才真正开始对华合作的。1996年认识庞世谨教授时我已经45岁了。我认为年轻人应该更早地在一起合作。激励年轻人进行研究对所有国家的未来都非常重要。我们一起研究是为了让世界在未来向前发展。”富克斯强调说,“我相信未来的诺贝尔奖评选中,这些年轻人会有很好的机会。”
(科技日报柏林9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