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黄才发:科普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本报记者 代小佩

【科研人心声】

    几天前,黄才发收到一条微信:感谢您发起了“才发乡村少年圆梦计划”。

    黄才发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科技中心主任、高中物理教师。2021年,他拿出10万元,加上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提供的10万元,启动了“才发乡村少年圆梦计划”,用于奖励在江西省科技类比赛中获得省三等奖以上的农村中小学生。

    这条微信让黄才发感到高兴。从事科普教育工作7年来,他有欢乐也曾彷徨过。如今,“科普”已成为他的一个标签,也让更多乡村孩子有了圆梦的可能。

    2015年,寻乌中学农村中学科技馆成立,黄才发担任科技馆负责人。

    寻乌中学学生温新泉去了趟科技馆,激发了对科学的极大兴趣,经常和黄才发一起探讨各种科技展品背后的原理。后来,温新泉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并报考了数学系。“还有一大批学生从科普中获得科学知识。2016年至2018年,寻乌县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科技馆的受益者。”黄才发说。

    黄才发明显感觉到,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

    2022年初,寻乌中学鼓励各科教师开设针对高一新生的第二课堂。黄才发发起了科学课堂,科普物理知识。没想到,全年级超过一半的学生自愿报名科学课堂,远超其他课堂报名数。“我现在一共开了三次课,每次学生都爆满。”黄才发说。

    在偏远山村,科学也不再陌生。以前,黄才发下乡做科普,给孩子们讲发电方式,少有人知道。“但现在山村的小学生不仅可以讲出很多种发电方式,还会玩无人机、机器人。他们接触现代科学的机会更多了。”

    在黄才发的推动下,寻乌中学与当地的水源中小学建立了科普帮扶关系。有一次,黄才发去水源中小学参观,他发现孩子们的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画都很精美,其中一个孩子为了不让当环卫工人的爷爷辛苦,还发明了一个扫地机器人。

    “这让我很震撼,因为它一方面体现了农村孩子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只要给孩子们一个接触科学的机会和展示平台,就会激发出创新的无限可能。”黄才发说。

    科普犹如小火苗,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黄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去发现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这激励我努力学习,将来投身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近年来,党中央及各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针对青少年的科普工作。

    让黄才发尤其振奋的是,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示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大部分赛事都与自然科学和科技创新有关。

    “对做科普的人来说,这是很大的鼓舞。”黄才发说,“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普事业发展了,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了,科技水平就会不断提升。”

    由于长期耕耘在科普一线,黄才发获得了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还被评为2020年度江西省劳动模范。2021年,他当选为寻乌县政协委员和赣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今年年初,黄才发提了一份开展青少年无人机科普教育的提案,得到寻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的重视。几个月后,寻乌县首届中小学无人机大赛顺利举办。黄才发还建议赣州市加大对科普的投入力度,并建议为有条件的学校配备科技教师、给予相应职称。“赣州市也给了满意的回复。这从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于科普越来越重视。”黄才发说。

    社会上一些企业也更愿意为科普活动提供赞助,家长不像以前一样怕耽误孩子学习而排斥科普,反而很支持。黄才发说:“科普的大环境越来越好了。”

    截至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科技馆累计建设1112所。黄才发说,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增强乡村的科普硬件设施和科技教师配备力量,让科技资源和科普平台继续下沉,点燃更多乡村孩子的科学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