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
打响蓝天碧水保卫战、能耗强度仅为全国的1/4
北京亦庄绘就宜业宜居新画卷
◎本报记者 华 凌 通讯员 张艳艳

    【环保时空】

    鸟类对生态环境变化反应格外敏感,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据调查,截至今年5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所在地亦庄新城范围内共记录鸟类306种,为全市鸟类种类总数的61%。同时,还吸引了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到此栖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绘出亦庄新城的绿色发展底色。

    高精尖产业扎堆的北京经开区,在不断提升社会生产总值的同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0年间下降了42.2%,仅为北京能耗强度的一半;水耗仅为北京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用水效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绿色升级 经开区建立“无废模式”

    走在凉水河北京经开区段,每年都可以看见大批鸟类在岸边或水中栖息、嬉戏。但此前,这条河曾是一条“臭水河”。经过北京经开区10多年的持续治理,2020年,这一河段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之一。

    水清了,天也蓝了。10年来,北京经开区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化“一微克行动”,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北京经开区从移动源、固定源两方面下手,聚焦各类污染物排放,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了热点网格环境监管,开展“一厂一策”精细化治理;强化污染源监管,确保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截至2021年底,北京经开区PM2.5年均浓度创有监测以来最优水平。

    今年4月,北京经开区凭借建立的一系列“无废模式”,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国家级经开区。目前,北京经开区已初步形成核心产业绿色升级带动全产业链减废提质、工业固体废物的数字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产城一体化等经验模式。按照计划,“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的绿色工厂将累计发展到15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累计达到30家。

    节能降耗 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北京经开区聚集着几十家新型显示领域的“龙头”企业,如何支撑这些企业可持续发展?

    10年前,就在京东方8.5代线作为当时北京市最大规模单体电子项目即将落户北京经开区之际,经开区配建日产水量4万吨的再生水厂,实现再生水供应,顺利引进该项目落地投产。

    随着区域产业规模不断扩容,落户项目不断增多,北京经开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达3座、再生水厂2座,实现全区雨水分流率、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等均为100%。

    据测算,北京经开区每年高品质再生水利用量,达到工业用水总量的55%以上。这也让北京经开区在实现产业加速落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水耗。截至2021年,北京经开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连续多年仅为北京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用水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只是水耗,同一时期,北京经开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也实现大幅下降。据统计,北京经开区2012年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178吨标准煤,2021年下降至0.1028吨标准煤,10年下降42.2%,是北京市能耗强度的二分之一,是全国能耗强度的四分之一。

    在地区转型的过程中,宜业宜居成为北京经开区面临的关键考题。10年来,北京经开区提升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打造了世界一流产城融合的综合新城、宜业宜居的绿色城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