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坝上地区风力发电项目 |
承德潘家口水库,是引滦入津的主体工程 |
与专家团队共建的国家食用菌产业研究院 |
位于承德围场县的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示范项目 |
2019年5月6日,承德市获得批复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排头兵”和“示范田”。
四年来,承德把抓好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立足全市“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生态旅游城市”“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围绕建设主题,聚焦破解“水源涵养功能不稳固、主导产业优化升级难度大”等瓶颈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深入实施“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五大行动,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承德经验”,为国内外同类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样板,发挥了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厚植生态底色,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
“我的父亲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第一代护林员,我在林场工作了四十一年,我儿子现在也是一名护林员。这是一件值得坚守的事情,我守护的不仅是我父辈的心血,更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厂护林员邹春说。
群山苍翠绵延,绿水奔流不息。8月的塞罕坝,山花烂漫,林海连天,络绎不绝的车排成长龙,家长们暑期带着孩子一同来这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沉浸在这“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20世纪50年代,这里黄沙弥漫,风起沙飞。
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人肩扛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60年来,植树近5亿棵,累计造林面积超过110万亩,破解了高寒地区造林技术难题。
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评估数据,塞罕坝林场资源总价值231.2亿元,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可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
塞罕坝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被赞誉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机械林场赢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的至高荣誉,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略。
如今,塞罕坝二次创业再出发,注册成立承德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突出生态旅游康养、碳汇交易、林业产品开发等五大板块,努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30年有林地有望达到120万亩。
承德坚决扛起首都“两区”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始终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桥”和“船”,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自然资源资产总额达到19.4万亿元,生态已经是承德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也是建设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最大的“底气”。
“京津一杯水,半杯源承德”。
承德水源充沛,是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发源地,年均自生水量37.6亿立方米,每年向京津供水22亿立方米。承德的示范区建设,主题和核心在水,优势和潜力在水,责任和使命在水。
多年来,承德牢牢把握“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做好“生态涵水、工程治水、管理节水、环保净水、产业兴水、借力保水”水文章,全力保障京津冀地区充足、安全用水。
承德双峰寺地表水厂联合专家团队,共建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院士合作基地,采用“预处理+絮凝沉淀+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先进工艺,建立地表水和地下水双水源联合调度新体系,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2000余万立方米。
承德的水质在我国北方是佼佼者,处理起来成本较低。特别是已探明天然矿泉水和山泉水345处,100多处泉水符合我国《饮用矿泉水标准》。
为涵养水源,承德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积极与京津两地加强合作,形成流域共建共治合力。承德在蟠龙湖等5座湖泊、滦河等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229条河流推行“河湖长制”,设立河湖管理员5268人,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实现重要区域智能监控全覆盖。累计研发推广水源涵养林适应性修复、塞罕坝及周边地区森林抚育提升、坝上退化草原湿地治理等新技术新工艺20余项,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800里滦河百项水质保护等一批重大工程,双峰寺水库建成投用;关停取缔矿山企业300家,清除潘家口水库网箱养鱼,8万渔民转产上岸。
2019年以来,承德市累计完成营造林578.0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9平方公里,流域生态明显改善,与2018年相比,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由94.7%提高到100%;森林覆盖率由58.75%提高到60.03%。
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也更蓝了。承德在全省率先建立“点位长”“断面长”责任制,对环境空气质量5个国控点位、19个省控点位、204个乡镇点位和地表水26个重点管控断面,逐一落实“点位长”“断面长”,负责对辖区内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排查整治和巡查。1—7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优良天数比例85.8%,同比增加4天。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2019年,承德荣获“中国生态好水源聚集区”荣誉称号,成为继广西巴马、吉林长白山等新兴优质水源地之后,第六家获此殊荣的地区。农夫山泉、北京汇源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冰蓝、乌苏泉、依萍富硒水等本土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收入超过10亿元。
2021年,承德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实现降碳产品交易2032万元。全长180公里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串联起“旅游+美丽乡村” “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几大旅游模式,打造了沿线37个旅游示范村,有效带动坝上16个乡镇、112个行政村走上旅游致富道路。1008种农副产品入驻“承德山水”,叫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承德的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7月30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正式投产发电,这是继去年底投产发电的两台机组后,该电站投运的第三台机组。
“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不仅工程量巨大,也是前沿科技技术的一次集中应用和展示。该电站采用大型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技术,实现抽蓄电站接入柔性直流电网,系统性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建造关键技术。电站的建设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难题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河北丰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承德的示范区建设,生态是基本底色,可持续发展是核心要义,造福百姓是根本目的。加快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既要做好“生态支撑、水源涵养”,更要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文旅康养体育产业、钒钛新材料产业、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及特色智能制造产业是承德市重点发展的“3+3”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制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瓶颈问题,是承德加快产业重构升级的发力点。
四年来,承德市围绕五大行动,累计实施重点工程项目269个,完成总投资1115.18亿元。以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为重点,以创新主体壮大、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支撑为抓手,聚焦“3+3”主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持续聚力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实施科研计划项目393项,研发推广新技术148项,制定行业标准40个,建立示范基地50个,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由2018年的0.61%提高到2020年的1.4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是2018年的1.73倍和1.37倍。
科技水平的跨越式提升,离不开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
作为传统的矿业聚集区,承德仍有30亿吨的尾矿积存,每年还有上亿吨的新增。如何变废为宝,成为摆在承德面前的重大课题。
今年4月份,“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典型固废协同利用集成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2844万元。项目由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1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承担,研发固废全量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和协同处置核心技术与装备,不仅解决了承德市尾矿积存问题,也将为全国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区提供固废跨产业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发展综合解决方案。
河北省级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河北省科技部门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同时,河北在改革试点、园区平台载体建设、成果转化试点等方面全面加强指导和支持力度。目前,已经累计实施示范区科技专项87项,支持资金1.6亿元。
走进万亩松林,针叶苍翠欲滴,阵阵松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纳米技术,利用松树自然脱落的松针为原料,依托植物尖端放电原理产生负氧离子技术,萃取复合形成诱发负氧离子新材料,开发相关系列健康产品。该公司承担的示范区科技专项“植物生态级负氧离子健康产业”项目获得了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第五名,并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赛。
承德莹科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获得省级重大成果转化和“揭榜挂帅”两个项目,对承德来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仅今年上半年,承德在科技创新领域争取的上级支持资金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年度的争取资金总额。
科研成果的集中涌现,离不开对创新创业环境的持续精耕。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大科技、融合科技、开放科技”的理念已经在承德各界引起广泛共识。承德推动科学技术交叉融合、协同互通,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汇聚全国全省优势资源,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倒逼促进相关领域提升研发水平。
6月9日,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河北省承德市选拔赛暨“承就你”创业创新大赛圆满收官。大赛共吸引276个项目报名参赛,展现出了承德青年的创业思维和活力,为超过1000名承德青年人搭建起一个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目前,承德市“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紧盯高校和科研院所优质资源,搭建对接平台,拓展合作领域。承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城镇污水处理新技术示范与智慧化管控平台技术”揭榜挂帅项目,开发了污水处理智慧化管理系统,采用“悬浮澄清池”等先进技术和工艺,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克服了本地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同年,承德天宝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隆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实施的“矿区高陡边坡微生物可持续复绿修复技术”项目,河北华素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实施的“食用菌鲜菇菇柄深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皆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开启了科技项目管理的新路径。
有了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产业的重构升级步入了加速期。坚决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树立了“3+3”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思路,重点在三个方面率先突破,一是打造抽水蓄能“电站群”;二是延伸风光储氢“产业链”;三是发展承德特色“大旅游”。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金山岭长城晋升国家5A级景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861万千瓦,携手43家龙头企业等组建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联盟,国家能源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技术研发中心启动建设,被列为国家清洁能源生产应用产业基地,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8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
承德水资源丰富,发展抽水蓄能优势得天独厚。随着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陆续投用,滦平、隆化等一批项目进入紧张的筹建期。全市具备开发条件的风能达到2200万千瓦、光能1930万千瓦,坚持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与钒钛产业耦合发展,加快绿电制绿氢,着力打造“绿电”能源码头和新型能源示范城市。
“那么近,那么美,周末游河北。避暑休闲,沐浴自然,承德泡温泉。”这是最近京津圈很流行的一句宣传语。
近年来,周末游市场蓬勃发展,京津地区旅游需求尤其旺盛。据统计,承德已经探明的地热温泉资源富集,优质珍稀温泉数量占到了全省的一半。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已经形成了承德旅游“新热点”。以冰雪运动、体育竞技、休闲度假、民宿经济等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加速崛起,带动了承德旅游向“全季游”“四季游”转变。
已经投入使用的国家河北承德塞罕坝体育训练基地,建成了河北承德塞罕坝国家冰上项目训练中心、滑雪滑冰科研训练馆、7.5公里冬季两项赛道气膜工程、7.5公里冬季两项赛道、气膜游泳馆、运动训练中心(体能训练馆、游泳馆)、室内田径训练馆、田径场等15个项目,所有项目均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其中,河北承德塞罕坝国家冰上训练中心是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冰壶项目训练及比赛功能于一体的“四合一”亚高原冰上运动综合体。
“目前,国家河北承德塞罕坝体育训练基地共接待各级驻训备战队伍93支,运动员、教练员及辅助人员近18万人次,为国家队备战训练做出了重要贡献。基地已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杭州亚运会大本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持续推进园区载体建设,承德打造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聚集地。今年以来,承德高新区获批河北省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承德建龙特殊钢公司获批省院士工作站,“河北省(承德)固态白酒酿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非金属材料检测仪器技术创新中心”等15家创新平台先后获得省级批复,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河北承德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启动建设,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取得积极进展。河钢承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世界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建成世界无缝钢管全流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5月5日,在第七届联合国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利益攸关方论坛“科技协同创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边会上,承德市分享了科技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承德建设示范区“蹚”出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引进专家团队,研发推广新技术30余项,开发山杏衍生深加工产品200余种,破解了山杏产业链条不完整、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打造了炭电热肥联产、杏仁精深加工等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年产值达33亿元,走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新道路。
厚植改革创新氛围,精耕先行先试“试验田”
“我市制定出台了《优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合计压缩61个审批环节、取消49个申请材料,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核准类、备案类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审批用时,分别压减至32、29、28个工作日以内,项目审批更高效”。承德市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和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承德市围绕营商环境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努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首选地。
示范区建设强化政策先行先试,以科技、生态、农业农村、营商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打通“堵点”“痛点”“难点”,以深层次改革创新激发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动能。
四年来,示范区建立健全管理、规划、政策、立法和考核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示范区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可持续发展促进服务中心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县(市、区)、市直部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纵向到底协调联动、横向到边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2020年,我们成立了高层次专家领衔的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这两年来,围绕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编制、重大项目争列和评审、创新平台建设、典型案例打造等事项开展咨询、论证近400人次,充分发挥了智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示范区科学决策水平。”承德市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说。
河北省从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及科技创新等5个方面出台30条支持政策,赋予了示范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承德市配套制定12个方面“36+18”条政策措施,形成省市政策支持合力。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围场、丰宁、隆化、平泉、滦平五县(市)获批全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平泉市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各项政策已经陆续落地。这些政策含金量高、突破性大,起到了非常好的投石问路的作用。
河北省出台《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承德市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决议》《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以及《承德市滦河潮河保护条例》《承德市武烈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立法上走在了11个示范区乃至全国前列。
示范区建立流域生态联防联治机制。与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签订《潮河流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联合张家口市和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共同签署《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两市三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与内蒙古锡盟多伦建立水环境协调机制。承德与周边多地全力搭建“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信息共享”工作平台,明显提升流域环境保护水平。
四年来,承德在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等领域培树打造了“两河共治、三水共建”等典型案例11个。智慧分级诊疗、“三零”产业扶贫、母亲水窖、河湖长制、“点位长”“断面长”责任制等案例面向国内外发布推广,为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开局良好,未来可期。承德将立足“三区两城”发展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效路径,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壮丽篇章,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典范,向世界贡献可持续发展的“承德实践”。
(图文及数据来源:承德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