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李新:冲锋在广阔的全域战场
◎李祥辉 梁昌倬 本报记者 张 强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盛夏时节,北部战区联指中心某保障队研究室内,身着浪花白的该队副研究员李新,带领团队向着全军创客大赛奋力冲锋,攻关紧锣密鼓,天天头脑风暴。

    参加全军创客大赛,李新不是“新人”。去年,首次参赛的他,带领团队一战成名,获奖作品由他专门向与会的十多名将军汇报。今年再次带队出征,有人善意提醒:“如果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会不会有损个人声誉?”

    “没有一场战争是完全相同的,但参加相同的高端比赛,可以积累更多的备战打仗经验。”李新的回答简短有力。

    亮剑创客大赛,只是李新一心向战的缩影之一。近日,李新被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

    还记得2016年2月,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不久后,战区下发新调整组建单位选调干部的通知。

    “战区主战”“联合作战”“新质力量”,这些词语在李新脑海里挥之不去。联合是部队发展的趋势,主战是军人永恒的追求,如今战区成立,正要广纳贤士,怎能不令人神往?

    “熟悉的环境”与“全新的挑战”,“升”与“降”之间,李新毅然选择从原单位副团职副处长岗位,调任战区联指中心某保障队正营级业务室主任。

    “不求职务但求职责,不求仕途但求事业。”李新暗下决心。

    支撑战区主战,还得有“入场券”。为了取得联合作战“资格证”,李新一手熟悉全新的业务,一手备考战区联指中心前台值班资质,两手都是从零起步。他争分夺秒研学各项运行规定,研练战备值班突发情况处置,很快就获得首批值班资质。

    “XX舰,跟踪监视。XX舰,喊话驱离。”一次,处置海上一起突发情况。面对指挥员质询,李新对战区任务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及周边国家军情对答如流,不仅参与拟制处置方案,还给出了专业建议。在战区联指中心值班岗位上,他多次参与处置类似的紧急情况,无一失误。

    不久后,上级赋予李新带人编写海军军种手册的任务,这个任务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只有老教材,没有新参考。李新带着大家,以最短时间“啃”完12部国内外海军作战专著,一张张画出战术图解,一页页对标联合作战,一条条紧盯作战前沿,高标准完成了24万字的手册。

    战区机关赋予李新所在保障队的作战值班部位运行试点任务,是各级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打造首个保障队值班样板。重任在肩,牵头负责的李新给自己定下“事情再难也不推脱”“时间再紧也不糊弄”“工作再多也不过夜”3条铁规矩。

    半年日以继夜,他带着大家一次又一次推倒重来,一次又一次攻坚克难,最终形成20余项成果,高标准组织4批次试点论证,打通了指挥保障业务进入指挥链的“最后一公里”。

    钻研越深入,就越有能力危机,对此李新感触良多。为了锤炼服务保障主战能力,无论是从室主任改任副队长,还是从领导干部改任专业技术干部,他始终一门心思扑在研战上。最终,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李新入选成为战区首批联合指挥保障专家团队成员,并两次被战区表彰为“主战标兵”,荣立个人二等功。

    这几年,李新曾两次在战位上累倒住院。“病痛折磨不下前线,累不累?总是面临两难选择,难不难?”有新战友这样问他。

    “想着备战打仗就不累,就不难!”他回答。

    当年,大连舰艇学院大四学员李新,在学员队第一个报名参加学院的舢板远航训练,靠啃西瓜皮、上无人岛捉鸟捕蛇捞海蜇充饥,成功横渡渤海100多海里的海峡。那时,大海是他的梦想,驾驭战舰守好祖国的蓝色海疆是他的事业追求。

    而今,44岁的李新一如当年那个舢板少年,坚守梦想、一心向战,冲锋在比蓝色海疆更广阔、更多维的全域战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