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金融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 |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是近百年来全球科技创新的一个突出特征。而金融是技术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助推器。
从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到2021年底中国银保监会发文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到今年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专项资金,党和国家在持续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如何走出一条“金融、科技与产业”良性循环,“国家、企业与客户”多赢的成功之路,建信信托开始了改革之旅。这是探索,也是使命。
从债权投资向股权投资转型
“嫦娥”奔月、“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北斗”升级,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果。
但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太适应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以高风险、高投入、轻资产为特点的科创企业与追求相对固定安全收益的间接融资存在天然的“缝隙”。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金融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可目前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以及金融工具仍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其中最大的短板即是长期资本不足,尤其是企业的股本不足。
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即加快推进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融资结构调整,从而消弭金融与科创之间的沟壑。
2014年,乘着国企混改的政策东风,建信信托深度参与了广东省国企混改,唱响了股权投资业务试水的重头戏。广东首战告捷也让建信信托在这一领域逐步打造出一块金字招牌。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建信信托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并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到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以及投贷联动,以贴合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
建信信托高端装备制造组负责人唐萧萧表示,从债权投资向股权投资转型,这是运营思路的重要切换。“这源于我们一直以来的危机感,建信信托在探索股权投资时,其实正是债权投资在业内最鼎盛的时期,彼时发展房地产债权客户,以及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大型央企做融资都是热点,不过我们经过思考都谨慎地避开了。在这样的风险偏好下,建信信托开始逼迫自己做出转型的探索。”
“我们当时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和具体工作,去学习到底该怎么做好一只基金。大家都觉得,要做就做成国内一线的股权投资基金。为此,从一开始我们就聘请了业内顶尖的审计和估值机构,在这样专业化的氛围中,建信信托的股权投资业务逐渐起步。”建信信托原国企改革业务中心总经理、建信北京联席总经理田志钢说。
三条路径探索“建信经验”
“我们会摸排上下游的各个环节,都有哪些企业在做,看看目标企业在行业里的位置和未来发展的天花板,找到每个领域的‘明星’企业。”一位建信信托的高管说道。
西安赛隆就是“明星”之一。该公司经过近20年研发,打破技术封锁,成为国内唯一PREP制粉设备供应商和国内规模最大EBM设备、服务供应商,并在粉末冶金、金属3D打印双技术赛道形成产业链核心环节布局。
西安赛隆与建信信托投资“好赛道、强团队、硬科技”的方向策略十分吻合,而彼时由于经营、资产规模还不够大,西安赛隆又处于急需资金的成长阶段,双方一拍即合。历时6个多月,建信信托完成了西安赛隆全部投资工作,为该企业在发展瓶颈期提供了“及时雨”。
让投资偏好与科技自立自强保持一致,是建信信托投资的核心策略,也是“建信经验”。
首先,建信信托将其股权投资的标的圈定在9个细分赛道,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通讯、计算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生物医药和大消费等。每个赛道均建立了详尽的行业地图,目标企业在行业里的位置和未来发展的天花板,都会被细致地分析研究。
其次,建信信托围绕产业链做文章。以行业龙头为核心向上下游梳理。“只要你投得早,能在企业需要钱的时候投资,这些企业上市之后,都会带来不错的回报。”熟悉当时情形的建信信托原股权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建信北京联席总经理郝丹说。
再就是投资高校中有科技潜力的团队。作为重要的智力高地,顶尖高校通常是孵化孕育科技创新项目的温床。高校团队不乏科研成果,但一般都缺乏落地商业化的资金。建信信托相关人士称,这些项目的收益性和安全性是并存的,只要将科研成果从样品级变成产品,帮助它找到销路,可能两三年就能获得收益。而且,这些项目的估值不会太高,投资几千万进去,最后可能会收获几个亿。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建信信托无法进入到“投资热门公司”的主流。但随着技术盈利、科学家盈利时代的来临,科技创新的投资成了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的主线,让台下十年功的建信信托,终于有了登上“大舞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