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
高效菌根共生水稻“赣菌稻1号”应用价值高

    科技日报讯 (记者魏依晨)为衡量OsCERK1DY基因在田间减施化肥的实用效果,7月12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新品种“赣菌稻1号”观摩与测产会。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从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东乡野生稻中,成功克隆出首个调控水稻与丛枝菌根真菌高效共生且正向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OsCERK1DY基因,并获得基因专利授权,抢占了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前沿制高点和菌根共生领域主控权。与此同时,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将东乡野生稻与“中早35”进行杂交,培育出携带OsCERK1DY基因的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

    “赣菌稻1号”田间表现如何?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团队选取了宜春、抚州、吉安、萍乡、南昌、赣州、九江等地的7个区域进行试验示范。在观摩现场,专家对“赣菌稻1号”和对照品种“中早35”的田间表现进行了观察与比对,“赣菌稻1号”田间表现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分蘖较强、农艺性状稳定一致。

    经专家现场测产,在3块不同施肥(100%、75%和50%全营养量)田块里,“赣菌稻1号”的亩产分别为482.00公斤、457.44公斤、395.96公斤;“中早35”的亩产分别为453.20公斤、425.66公斤、363.54公斤。同等施肥情况下,“赣菌稻1号”分别增产6.36%、7.47%、8.92%。此外,在选取的3块“赣菌稻1号”直播田块测产,结果显示,其平均亩产达到516.63公斤。

    专家组一致认为:“赣菌稻1号”节肥、增产、增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建议加快丛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及其相关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

    “这个品种的选育成功,回过头来证明了它的共生关系,从而能够节氮。这对农民来说,可以增收节本;从科学意义上来说,其生态效益包括减少氮肥施用、减少对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