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种粮大户的幸福感,装在满满的粮仓里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本报记者 王延斌

    当夏粮归仓,盘点收获时,山东省邹平市金八方生态农场主人石学君感到十分满足。

    遭遇过去年的秋汛、冬寒,经历过今年的春旱、疫情,他的小麦经受住了考验。在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的见证下,石学君种植的济麦44号小麦亩产高达1312.4斤。

    在现场,当地农业农村局的负责同志评价说:“这为我市提供了又一个优质高产小麦的示范样板。”

    7月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石学君兴奋地说:“今年小麦价格高,又是一个丰产年,我承包的2000亩小麦肯定会换来不错的收成。”

    “搞农业,种小麦,不容易,但老石这两年也确实赚到了钱。”当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悄悄向记者透露的这句话,被石学君听到了。这个皮肤黝黑的山东汉子憨憨地笑了。

    好收成来之不易。

    石学君是一个“科技控”,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创办的金八方生态农场还拥有另一个身份,即“粮食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试验基地”。

    在这里,81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的地块里努力生长,你追我赶。它们在亩穗数、穗粒数、茎秆抗倒性以及抗病情况等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并被科研人员施以不同的肥效、播期和播量,以试验不同种植管理方式的效果。

    石学君经常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粮大户,并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作为致富路上较早富起来的能人,“分享”是石学君的态度。他告诉记者:“我希望科研人员在这里做高产攻关实验,为像我一样的粮食种植户在小麦品种、农资、种植技术、种植模式的选择上提供参考和支撑。”

    选择农业,种植小麦,将饭碗端稳,让石学君的幸福感爆棚。当收粮入仓之后,他时不时看看粮囤,感叹着好年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现年52岁的石学君起家于田间。他做过小商小贩,办过养殖场,养过牛,喂过鸡。后来还曾转战物流行业,挖到了一桶金。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他产生了回归家乡的想法。石学君常常将自己比喻成一颗小麦,“生于农野,乡土培育,时代滋润,成长壮大,最终反哺”。

    2013年,他流转2500多亩耕地,建起以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大型农场。三年多的时间,这位富有进取心的农民摸准了时代脉搏,逐步摸索出绩效目标责任制和外包生产的现代农场管理模式,并进行了机械化、规模化、责任制生产,极大提高了30多名农场职业农民和百余名流动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金八方生态农场成为了周边农场生产和经营的发展样本。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石学君的幸福感,既来自对自身发展的满足,又来源于胸怀乡土的情怀。

    早在十年前,石学君联合几个企业家朋友一起组织“爱心手拉手”活动,筹集数十万资金,持续资助当地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学生。如今,这些受资助的学子很多已参加工作,并将“回报社会”的接力棒传了下去。

    莘莘学子需要帮扶,有些在致富路上掉了队的乡亲们也需要“拉一把”。从2016年开始,石学君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引下走上了有计划、有组织的脱贫帮扶之路,并先后帮助百余户脱了贫……

    在他2500多亩的农场里,除了2000亩的小麦,石学君种过葡萄,种过大葱和大姜,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周围的农民,并展开臂膀,欢迎他们到农场工作,“只要能来,无论干多干少,每月工资都是2000元以上。”谈到这些的时候,石学君为记者倒上了一杯来自自家农场的梨汁。

    石学君说:“我感恩这个时代,它给予了创业者如此多的机会。政府真心实意地对待干实事的企业,各种支持面面俱到。更幸运的是,时代带来的红利助力了我的几次创业,让我有能力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