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5日 星期二
专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融合发展新模式

◎柳 鑫 林素琴 马 俊 

本报记者 过国忠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在6月28日举行的“全国非遗文化传承职教联盟成立大会”暨“非遗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萍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现代非遗人才,引导青年走上匠心筑梦、技能强国之路。”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区域分布相对集中,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遗文化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制订和颁布了相关政策,设立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把非遗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指眀了发展方向,推动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建设,向世界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但目前非遗文化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非遗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年轻人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同,致使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已严重制约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院长李方联认为,要在国家“政策+资金”双重支持下,突出问题导向,加快非遗传承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好非遗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推动其向数字化、跨界融合产业化发展,让非遗不只是古老遗产,而是融合当代时尚潮流,拥有当下时代“烙印”,真正实现非遗文化的社会性价值。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能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较为丰富的人才储备及实践场地。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育人资源,把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引入校园,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打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刘金存说。

    相关专家还建议,要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为基准,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加大开发教材力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项目引入课堂,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促进非遗文化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同时,要加强“非遗”教师团队培养,通过校内校外互补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内容,实现地域非遗文化传承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培养出热爱传统文化并具备优秀技能的非遗文化传承者。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举文化传承之旗,聚联盟发展之力,围绕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乡土人才,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创新举措赋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动非遗文化守正创新,努力实现文化传承和职业教育发展互促共赢。”魏萍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