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去年10月在云南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高度一致。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我们要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为契机,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动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多元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传播和社会参与积极性,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同时,生物多样性还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循环养分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抵抗并减少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阻止土地退化、构建粮食安全体系、促进人类健康等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
三方面发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虽然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和严峻挑战。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四分之三的陆地环境和三分之二的海洋环境已因人类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约有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全球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威胁的形势还在持续恶化。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需要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动力。我们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要积极推动制定既具雄心又平衡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有效实施。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强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携手努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动力,共同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
二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汇聚合力。加速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建设的规划设计当中。遵守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规则,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完善跨界保护区网络建设,加强边境地区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各行各业,要层层压实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密切配合、统筹推进,汇聚“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通过共生、共治、共赢,实现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目标。
三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激发活力。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激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健全司法保障和举报监督渠道,严惩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做好生物多样性科学知识传播,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加大公众参与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力。
我们始终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作者均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