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6日 星期四
太行老区的“红与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老区新貌】

◎本报记者 乔 地 

  实习记者 孙 越 陈汝健

  通 讯 员 段永强 邢丽凤

    初夏时节,太行山深处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太行山区广大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奋力闯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老区振兴发展新路。“红绿相间”成为太行山麓最靓丽的色彩。

    小弹簧拉动大产业

    5月15日,河南省辉县市南寨镇蒿地掌村村民韩广启正忙着装修村里自家的老房子,这是他今年按照城市标准装修的第3套老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城里面有房有车,我就想把家里的老房子收拾收拾。原来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现在年收入有十来万块钱,多亏了村里的弹簧产业。”

    韩广启所说的弹簧产业,起步于1978年。当时的蒿地掌村,“沟连沟,十年九不收,只有一年收,收了两抽屉,下年种子还不够”。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原辉县电机厂工作的元银贵被派往蒿地掌村,协助筹办弹簧厂。至此,蒿地掌村开启了发展工业之路。

    弹簧行业属于偏冷门行业,大厂不屑做,小厂又做不成。该村党支部书记元银贵抓住这一机遇,陆续添置设备,扩大生产,抢占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他还加大与国内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先后开发出系列数控弹簧机和弹簧机数控系统。2012年,元银贵生产的汽车电机弹簧成功进入德国博世公司全球采购体系,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德系、美系、日系、韩系等高端汽车。

    在元银贵的带动下,如今,蒿地掌村共有大大小小弹簧生产企业70多家,年营收达到3个多亿,占据了全国弹簧产业、全球弹簧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其中,一家名为辉簧弹簧的公司,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所生产的汽车起动机弹簧在全国位居第一。

    深山里的石墨“国字号”

    除了弹簧,石墨模具产业也是南寨镇多年的特色传统产业。“一模一簧”并驾齐驱,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引擎”。

    在北流村村口,一块写有“中国石墨模具基地”的标志牌格外醒目。1985年,思想超前的北流村老支部书记王聚民带领村民们建起了北流碳素厂,为烧制金刚石刀头做石墨模具配套。因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热及导电性能,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性能好、润滑性能好,且易于加工,便于制作成形状复杂、精度高的模具,使北流碳素厂发展迅速,成为全国石墨模具鼻祖,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以上。

    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从北流村走出的石墨模具企业已超过100家,年利税超1000万元。其中,豫北电碳瞄准新能源领域石墨模具,成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合作伙伴,2021年产值超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两亿元。

    “现在村里980多户,家家都有人从事石墨模具相关行业生产工作,最普通的工人每年收入也超过6万元,一般技术工超1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接近3万元。”北流村党支部书记牛启山自豪地说。

    一业兴,百业旺,万民富。“现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环境越来越美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这不,村里还新添了特色文化墙,俺们的精气神更足了!”北流村村民王安锁说起村庄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百年矿区的“华丽转身”

    石家庄井陉矿区是一座具有百年煤炭工业开采史的老工业基地。20世纪70年代后,煤炭资源开始枯竭。近年来,井陉矿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步伐,走上了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快车道。

    如今,河钢石钢新区等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企业即将“拎包入住”鑫鸿等3个产业园区,京铁轨道交通专用设备等5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该区的主导产业脱胎换骨,工矿老区旧貌换新颜。

    走进被当地人称为“城市绿色客厅”的杏花沟生态公园,“这原来是采煤塌陷地,有1500余亩,经过生态改造后,如今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井陉矿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刘军梅说,这里被游客们誉为太行深处的“小江南”。

    天户峪村曾是矿区有名的贫困村,不仅靠科技走上了兴果兴村的产业发展致富路,还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种植苹果、甜柿等林果1000余亩,实现了荒山荒坡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农民增收。如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200多户村民干上了生态活,吃上了生态饭。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