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当记者详细了解时,才发现古籍保护修复行业是一项既事关时代,又关乎国家,还连接百姓的大命题,而答题者已经从古至今,浩浩荡荡地书写了上千年,却至今没有画上句号。
古籍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如果载体生病了,消失了,文明何以寄存?我们尊重传统技艺,努力让精悍的老手艺不褪色,常用常新;我们也应该借用新技术,活学活用,让古籍保护修复行业与时俱进,甚至成为“新兴行业”的一分子。
那些心怀热爱之情,带着满腔热血进入古籍修复行业的年轻人,崇尚古代文明,愿意为古今之间以修复古籍的方式架设“桥梁”,并做好了“坐冷板凳”的准备,我们对此怀有敬意。
但“将冷板凳坐热”,在他们自身热爱、坚持之外,还需制度设计上的关爱,让这群青年人在小众舞台上同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好在,得益于中央重视和新政加持,文保行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十年前困扰古籍保护修复行业的人才匮乏问题正在得到慢慢解决,体制机制得以理顺,经费问题得到缓解,各种新式装备也已落地,人工替代续写神奇。
文物保护单位行动起来了,科研院所行动起来了,各类企业行动起来了……中央支持下的多方合力,是我们解决难题的最大底气。
我们更深信:文物保护行业所期待的人财物难题,都会一一化解,那些“等待修复”的古籍文物终会康复,继续传承知识、故事、思想,给予国人更多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