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通报:5月5日以来,我国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均低于5000例。5月12日全国新增感染者降至2300例以下,全国疫情整体继续呈现下降态势。
为“跑赢”奥密克戎变异株,更早发现新冠病毒的“踪迹”,各地陆续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有不少民众担心核酸取样时会造成人群聚集,可能导致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5月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需要做好组织管理,可以参考每2000—3000人一个采样点设置。
当怀疑有社会面传播时,开展区域核检
“核酸检测是我们早期发现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早期发现疫情,另一方面感染者能够早诊早治。”郭燕红说,当怀疑有社会面传播的时候,一定规模的区域核酸检测,能够第一时间锁定感染人群、确定感染范围,更精准地识别感染位点。
为了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强调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采样圈”将方便公众就近就便进行核酸检测。
郭燕红介绍,各地正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一方面扩大核酸检测的采样人员队伍,鼓励具有卫生专业背景的人员经过培训参加核酸采样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加大信息化支撑力度,提高整体信息传递效率。目前,核酸检测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在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方面,除了常态化开展室内的质评工作,国家卫健委还组织国家的临检中心以及各省临检中心对检测机构进行室间质评,目前对超过3.5万家次的实验室进行了室间的质评,合格率达到99.7%。
据介绍,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当前每天核酸检测能力已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
大规模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四要点”
“大规模核酸检测不仅要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做好组织管理也很重要。”郭燕红说,根据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大规模核酸检测组织管理方面有4点要注意:核酸采样开始前,应提前做好工作预案,明确组织架构,理顺从“采样—转运—检测—结果回报”全链条的工作流程,各部门协调配合,迅速启动预案。优化采样点的设置布局要综合人口数量、地理交通以及核酸检测机构的布局,可以参考每2000—3000人来设置一个采样点,每600—800人设置一个采样台;要加强采样现场的组织管理,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规划好进出路线,保证所有的采样人员单向流动,提前做好分时段的预约,减少聚集,设立“绿色通道”;最后,社会公众积极配合非常重要,采样过程中不要触碰采样台及采样台上任何物品,采样结束后尽快戴上口罩,迅速离开现场。
大规模、区域性核酸检测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排查过程中并非一以贯之。郭燕红表示,一旦确定了相应的高发人群、高发地点,就要更精准地识别相应的感染者,要坚持区域性的核酸检测工作与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更有利于感染者的早发现、早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