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
“这儿的豪华猪舍,冬有地暖夏有空调”“猪崽们吃着原料听着歌,吃喝拉撒被精细照料,几乎不生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管理人员通过监管大屏或手机App即可查看牧场生产情况、控制设备运行,维持猪群舒适的生长环境。
近日,记者从婺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该牧场自去年8月开园以来,通过开发金华两头乌“熊猫猪猪”品牌IP系列文创、食品及大健康产品,推进“互联网+”“旅游+”“生态+”与都市农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带动了周边三镇九村结成共创共富联盟,携手创富增收。
小猪“迪士尼”带来红利
金华火腿是享誉全球的“世界三大顶级火腿之一”,其品质保障,来自当地特有的土猪——金华两头乌。
盛名之下,金华两头乌的生存现状却并不十分乐观。相比如今常见的杂交猪,两头乌虽然肉质鲜嫩,但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存栏量有限,在秋冬季节容易得哮喘病且难以根治,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作为和猪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从业者,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军有意为金华两头乌的产业振兴添砖加瓦——经过5年多的规划筹建,一期投资1.8亿元,围绕两头乌搭建5G智能数字化养殖中心、猪博物馆、文创中心等,建成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
“传统的两头乌养殖依赖农户和散户,缺乏统一的饲养标准,导致养殖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该牧场运营总经理黄迎军介绍,牧场承载着两头乌保种育种、养殖标准示范的功能。
比如,牧场5G智能数字化养殖中心的饲喂系统可根据母猪妊娠、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相应的营养配方,并精准调整投喂量,保证出栏猪风味肉质一致性,还能减少因剩料霉变导致的猪只健康问题,以及降低栋舍内氨气和粉尘浓度。
能打卡猪博物馆、参观两头乌饲养过程、体验多项游乐……该牧场吸引了大量的亲子家庭旅游,从开园至2021年底,共吸引35万多名游客,产生经营性收入3000余万元。
据了解,婺城区政府以该牧场项目为龙头,已将周边三镇九村的6个A级景区村、30余处旅游景点进行系统整合,发展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截至去年年底,该牧场为婺城区长山乡、琅琊镇和白龙桥镇9个村引流约15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过300人,助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其中工资收入540万元。
创富联盟探索产业蝶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通过“国资+村集体+村民入股”的形式,婺城区白龙桥镇新昌桥村成立了昌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主导村内文旅经济运营。
目前,该牧场周边的三镇九村,已建成民宿7家,拥有房间79间、床位134张,预计整体将实现每年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1亿元,周边乡村的农旅产业优势正在不断放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通过农旅产业,以初次分配的形式实现就业增收,共创共富联盟还运用农业标准地模式实现资产性增收——牧场项目用地共流转国有土地400亩,集体土地800亩,给周边村带来集体年收入1300余万元。
“牧场二期项目还将投资1.8亿元。”黄迎军介绍,虽然眼下疫情反复,牧场观光项目暂时关闭,但两头乌照常养殖,目前年养殖规模为6000头。
近几年,金华婺城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打造“婺城拾珍”品牌,已由专家团评出两头乌、佛手、铁皮石斛等农产品入驻企业销售平台。婺城区财政给予企业平台农产品销售额10%的管理费补贴,实现当地农业大产业提质增效。
“‘婺城拾珍’也是共创共富联盟增收的重要内容。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的打造,不仅发展了养殖产业,更以此为圆心,擘画出了小IP+大产业的‘同心圆’。”婺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入农产品、民宿等特色产业内容,周边村庄产业正在蝶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