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源创新行动派
“我们最新选育并通过国审的‘吨两优900’正在紧张地大规模制种生产中,明年有望满足农户大面积种植需求。”3月27日,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PI、湖南袁创超级稻首席科学家邓启云在电话中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邓启云所说的,是其最新研发、一度上热搜、被农户抢断货的耐高温超级稻“吨两优900”。该品种具有耐热、高产、稳产、米质好等优秀基因,成为现下种子市场里供不应求的“爆款”和“新宠”。而它的育成地,正是农业大省湖南。
在湖南,除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首的强大水稻品种创新团队,还有油菜、辣椒、生猪、鱼、茶叶等领域雄厚的院士“带研团”,有着可包揽“一桌子饭菜”的科研实力,为我国农业领域种源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
“种源创新,湖南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和创新基础。要发扬好袁隆平精神,把湖南现有的优势成倍数放大,持续产出更多优秀原创性成果,亟需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建高能级的强大平台,特别是积极谋划国家级平台建设等,来服务我们的种源创新‘天团’。同时,也有利于不断吸引、积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和资源,共同谋划好这件大事。”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说。
种源平台建设,湖南最近发布了两大重量级官宣。不久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南繁硅谷”揭牌。创新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江苏省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新疆农科院等单位共建,以“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开展,可最大范围实现全国优势力量的相对集中。
李志坚介绍,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高位推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创新中心的“大脑”——种业研究中心就设立在长沙,着力发挥湖南技术、人才以及隆平高科等优质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开展耐盐碱水稻种业创新。据设计,到2030年,创新中心拟培育出适合不同盐碱地生态区种植、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水稻新品种10到15个,在全国拟推广面积1亿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还官宣了该省另一重大战略布局——“岳麓山实验室”的启动建设。“它是《湖南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扎实落地,也是湖南依托种业技术、人才、产业优势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它将对标国家级平台来开展建设。”李志坚说。
岳麓山实验室拟建1大实验室总部,统筹种植与养殖2大领域,面向动物、植物、微生物3大种业,布局“东南西北中”5大区域,聚焦“驯化、选育、杂交育种、分子育种、设计育种”5种方式,实现“安全、发展、品种、育种、推广、产业化”6大任务。实验室拟在2025年完成长沙总部建设,到2030年全面布局建设国内5大区域基地,形成3000人以上的高水平、多学科、宽领域核心科研团队,着力突破前沿育种理论及技术,培育一批重大战略新品种,以及完成新一轮种业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部分核心种源的进口替代,助力种源自主可控。到2035年,拟将其建成世界顶尖的种业实验室。
“届时,我们所涉及的优异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提升、种质资源创新等研究,都能在这里找到科研‘坐标’,获得相应的人才、平台等的优势资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充满了期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