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精准配置资源 江苏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看招

◎本报记者 金 凤

    “最近,我们已经突破了大丝束碳纤维的原丝结构和性能调控技术,并做完了第一轮碳化实验,在为以后的规模化生产做准备。”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神鹰)副总经理陈秋飞语速飞快。

    中复神鹰是一家从事碳纤维生产研发的高科技企业。眼下,他们正与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分别推进聚合纺丝实验和快速预氧化、碳化实验,产出的样品将送往一家公司进行产业化验证,再逐步调试产品性能。

    “由于可以自己组建团队,选择与上下游哪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研究方案也可以自由探索,所以研究推进得又快又明确。”陈秋飞说。

    坚持应用需求导向,聚焦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学前沿问题,服务产业一线需求,发挥平台网络服务功能……在江苏,通过“任务定榜、挂帅揭榜”“前沿引榜、团队揭榜”“企业出榜、全球揭榜”“需求张榜、在线揭榜”等形式,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有效增强了创新需求和科研供给之间的融通对接,进一步提高了科研项目的组织效率,增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前沿,赋予科学家科研自主权

    如何在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产业前沿凝练出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形成“真榜、实榜”,是“揭榜挂帅”的第一步。

    榜从哪里来?江苏的答案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和标志性产品,广泛征集高校院所和企业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并组织专家深入开展技术调研和技术预判,凝练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在项目实施中,江苏创新项目组织方式,由项目牵头的顶尖科学家或省内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赋予挂帅者组建团队、经费使用、技术路线、考核分配等方面充分自主权。

    CAR-T等活细胞药物进入人体后药物浓度如何变化,在体内增殖情况如何,与其疗效的发挥密切相关。但目前这种药物进入体内很难实时监测,而PET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将探针送入体内,以影像的形式呈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帮助人们判断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指导临床用药。这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广基团队正在研究的课题。

    2019年起,在江苏省前沿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王广基团队已经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2021年,我们已经申请了一个新型靶向CD19的多肽探针专利,在动物体内实现了CAR-T细胞药物实时可视化追踪。该探针目前已获得伦理批件,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此外,团队建立的生产制备和早期成药性研究平台还支撑并推动了两个干细胞产品向国家药监局申报临床批件;与南京大学合作完成了一款高端制剂的成药性评价。

    “项目给了我很大的自主权,可以自主确定研究方向、自主设置研究课题、自主安排经费使用,现在我正在根据高端制剂成药性的需要,选择合作团队。”王广基说。

    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向未来发展战略需求,江苏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方向,已前瞻部署了一批战略性、储备性研究项目。3年来,累计组织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35个,吸引了包括14位院士在内的一批顶尖科学家组建团队参与揭榜,其中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团队已突破了光量子芯片系列基础理论与技术,实现全球首个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

    瞄准企业需求,链接国内外创新要素

    2021年夏,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辗转许久后,终于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签署项目协议。双方就“水产饲料膨化在线黏度检测技术”,开展流变仪结构设计、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流变特性测定等联合研发合作。

    此前,这家智能机械企业遍寻技术解决方案但求之不得。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获悉后,向海外“张榜”,最终找到了KIT,多次互动交流后,双方成功合作。

    这只是江苏产研院匹配企业技术需求与解决方案的一个缩影。2018年起,江苏产研院与细分产业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积极帮助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征集凝练技术需求,广泛吸引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专家团队前来揭榜,目前已累计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92家,面向全球张榜技术需求810余项,企业意向出资金额23.1亿元,已成功揭榜技术326项,签订合同金额10.8亿元,其中与省产研院海外战略合作伙伴牛津大学、悉尼大学等高校院所达成合作22项,签订合同金额超亿元。

    聚焦平台网络,扩大“需求张榜、在线揭榜”的影响力,则有效促进了科教资源对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需求、赋能企业发展。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以“揭榜挂帅”机制链接供需两端,进一步发挥技术经理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网络平台等专业支撑作用,实现供需双方在线交易、第三方在线撮合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21年,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该中心共发布中小企业技术需求4000余条、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成果)8000多件,通过“揭榜挂帅”系列活动专利(成果)拍卖季、创新挑战季共促成60条技术需求、242件专利(成果)成交,总金额超1.25亿元,成交项数和成交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77%、185%,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5229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