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2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以下简称滨湖)“2022太湖湾科创带滨湖创新大会”上,该区出台《滨湖区关于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2022年滨湖区招商引资行动方案》,并启动实施优势产业提能计划、特色产业赋能计划和未来产业聚能计划“三大计划”。
“我们旨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做强细分特色产业,加快塑造丰美的科创形态和精美的产业形态,把滨湖打造成为更高质、更高端、更高新、更绿色的现代产业先行区。”2月25日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规划政策引领,让转型升级有方向
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一道必做题。但对于滨湖来说,却并不轻松。原因何在?无锡市滨湖区副区长赵华告诉记者,滨湖因水得名,拥湖发展,地处大运河、太湖两大生态保护区,因此在转型升级上承受着不一般的压力。
尽管困难重重,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滨湖区化压力为动力,主动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路。
“近年来,我们以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新理念,围绕滨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基础,一方面加快实施‘腾笼换鸟’行动,全面淘汰污染性企业和项目;另一方面确立‘在城区之中做产业’‘在山水之间做产业’的发展定位,精耕产业空间、精选产业项目、精筑产业环境,赋予了滨湖各级新目标新使命。”孙海东说。
思路决定出路。“十四五”以来,滨湖不等不靠,确立了更高远目标、拿出了更务实举措、提供了更优质服务,开足“火力”,巩固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掀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一轮热潮,确保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建设和经济运营质量,走在全市前列。
滨湖区充分发挥辖区内大院大所作用,联合国内重点高校院所,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建好重大创新平台,引进顶级创新团队,扶持高新重大项目,重点发展生命健康、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成为滨湖转型升级的战略主攻方向。
去年,滨湖启动实施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发布“五湾五城拥湖发展”功能区布局,出台《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政策意见》、实施产业空间“3·3·3”战略、“1+N”现代产业政策体系等一揽子方案和政策,让全区转型升级有了方向和目标,解决了过去转型缺乏方向感、升级动力不足等问题。
高新项目和高新产业风险高,投入大。如何帮助创新团队和初创企业规避风险,破解融资难?
滨湖在实施“企业创新工程”高新企业培育工程的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引入投资机构,设立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等,通过项目启动扶持、股权投资扶持、载体配套奖补等方式,全方位支持创新创业,做精做大做强产业。
“我们必须站在企业家的角度、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站在市场需求的位置来发挥好科技金融作用,推动企业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赵华介绍,区政府组织科技局等职能部门多次开展中小企业专题调研,根据企业不同需求,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着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
站在竞争新“赛道”,再创发展新优势
生命健康产业是滨湖优势产业,但创新链、产业链亟待紧密融合。近年来,滨湖区科技局走出去对接国内相关科研院校,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达成多项合作。
目前,该校已有一批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在滨湖区落地转化。
滨湖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0条”,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商事制度改革3.0,打造“一企来”十大助企服务平台,已兑现区级现代产业发展资金超3亿元,有效促进投资和创新创业。
此外,滨湖还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在境内外设立招商驻点,面向全球对接高端创新要素,强势推进重大项目,构建产业发展“新载体”,挺起产业发展“硬脊梁”。仅去年一年,全区就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个、注册资本超亿元企业51个、总部型项目33个。
另外,滨湖区生命健康产业近来呈现集聚集约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全区集聚药明生物、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辉瑞制药等生命健康领域企业165家,形成新药研发、医药制剂、基因诊疗、医疗器械等发展格局。
去年,全区生命健康产业年销售总额已突破200亿元。“现在,全区重点产业增势更稳健。其中,优势产业营收增速均超20%;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2%。”孙海东说。
在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党委书记宋晓裕看来,此次出台《工作意见》和重点实施优势产业提能计划、特色产业赋能计划和未来产业聚能计划“三大计划”,进一步细分了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三大集群,这将为全区推进科技创新和精准招商引资,有了更清晰、更明确的“路线图”“作战图”。
“面对长三角区域竞争进入产业竞争新‘赛道’,我们唯有以创新为帆、以产业作桨,勇担新使命、再创发展新优势。”孙海东表示,今年起,滨湖既要加速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也要将元宇宙、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成为太湖湾科创带上闪亮的产业新名片,推动滨湖产业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