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
现代保镖,不止要能“打十个”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胡定坤 实习记者 于紫月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保镖都是身穿西服、百步穿杨、危险时为雇主挡子弹、闲暇时与美女谈恋爱的武林高手,个个都能像甄子丹饰演的叶问一样“我要打十个”。

    几个星期前,科技日报记者在和以色列国际刑警组织前负责人阿舍的交流中谈到了这种对保镖的固有印象。作为在多家安保公司担任高级顾问的一名行业“老手”,阿舍笑着摇了摇头说,过几天我带你看看真正的保镖。

    几天前,经过阿舍介绍,记者来到了以色列著名安保公司“斯巴达”。这家公司号称可在全球提供安保服务,其员工主要为以色列高层安保团队的退役人员。

    当第一眼见到公司负责人、著名安保专家毛尔时,我认为之前印象没有错啊,这身材和眼神,一看就是高手,对付几个普通人不成问题。但是,在经过一番交谈后,我发现,对一名现代保镖来说,能打固然很重要,高科技知识可能更重要。

    正如毛尔说:“随着科技发展,网络攻击、无人机和利用社交媒体开展的社会工程调查,已经对政要、企业家等VIP要员构成严重的威胁。现代安保团队必须拥有这些领域的保护能力。”

    网络攻击,看不见的威胁

    “防范针对人身安全的威胁不难,在很多国家,物理意义上的刺杀已经很难见到了。” 毛尔谈到,但是,网络攻击对要员的威胁却在日益凸显。“斯巴达”公司设有专门的网络安全团队,以挖掘要员公司、个人电子设备的网络漏洞,提供网络防御服务。

    毛尔说,如果要员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被攻破,大量的个人隐私、商业机密数据将被泄露。更严重的是,如果要员乘坐的智能汽车被攻击成功,除了在车内的所有通话、交谈将被录音泄密,黑客还可能远程控制车辆行驶,直接威胁要员人身安全。

    毛尔的观点并非没有根据。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爆料,美曾对多国元首实施网络窃听行动。今年1月,一名德国19岁黑客宣布成功控制了来自13个国家、超过25台特斯拉汽车,可以远程实现解锁车门、打开车窗、启动无钥匙驾驶、分享视频、调整空调模式和温度、甚至开启召唤模式让车辆自动移动等功能。

    小型无人机,多次担当“刺客”

    “使用小型无人机刺杀要员已经在国际上多次出现。”毛尔谈到。

    根据相关报道,2018年,委内瑞拉领导人在发表演讲时遭遇携带爆炸物的无人机袭击。2021年11月,伊拉克总理官邸遭到多架携带爆炸物的无人机袭击,造成多名警卫人员受伤,官邸建筑受损。2021年9月,教皇方济各在斯洛伐克参加活动时,附近出现一架目的不明的自制无人机,但被现场部署的以色列制反无人机系统成功“击退”。

    “无人机除可用于刺杀,也能用于窃密。”毛尔举例说,对方很难在远距离通过无线网络入侵目标人物的手机等电子设备,但是,他们可以在无人机上安装网络攻击载荷,悄悄飞到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实施攻击。

    毛尔透露,“斯巴达”公司装备了一种名为“无人机盾牌”的反无人机系统,其可发现数千米范围内的鸟类等飞行目标,判断其中哪些为可疑的无人机,并通过电子干扰的方式将其“击落”。

    社会工程调查,暴露身份行踪

    毛尔介绍,社会工程调查主要指通过挖掘社交媒体数据获取目标身份、行程、人际关系等信息。具体到安保领域,要员本人、贴身警卫人员、亲属都可能成为社会工程调查的目标,这可能暴露要员的行程、位置等,为实施刺杀、窃密等破坏行动提供帮助。

    根据外媒报道,近日,某国领导人的高级安保人员就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他佩戴的智能手表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发布其跑步路线,既暴露了其工作地点、真实身份,还疑似暴露了该国高层对其他国家的秘密访问。

    毛尔称,在现代社会,完全不使用社交媒体是不可能的,安保人员也不例外。但这个案例表明,合格的安保人员需要加强对自己社交媒体和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的管理。例如,加强身份保密措施,尽量控制自身身份的知悉范围,不在工作中使用智能手机,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和工作相关的信息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