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5日 星期五
他把“梦逐蓝天心向党”的信念“种”在战士心中
汪晓红为刚刚飞行归来的旅长崔佳彬点赞
张永进摄

军中典型

◎通 讯 员 周 强 相甲奇 

  本报记者 张 强

    铁翼飞旋,马达轰鸣。

    春节刚过,华北某机场,这里的气温依然零下。刚刚完成飞行训练任务的直升机机群缓缓降落后,飞行员们纷纷透过驾驶舱玻璃,习惯性地朝机场旁的接机队伍望去,一眼就看到离跑道最近的政委汪晓红,心里顿时踏实了下来,这意味着汪政委来接他们回家了。

    汪晓红是第82集团军某陆航旅政委。在基层官兵眼里,他是信得过的政委;在机关干部眼里,他是拼命的政委。

    在全旅营造政治学习的良好氛围

    “指导员,我又报名入伍了,还想回去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2021年10月上旬,修理营修理三连指导员高垒接到了连队刚刚退伍的战士常琪琛的电话,刚到家不到一个月的他又报名应征并二次入伍。

    2021年9月,由于连队士官选晋名额有限,上等兵常琪琛带着遗憾离开了部队。高垒依然记得当时离别的场景:火车站站台上,常琪琛抱着他和连队战友泣不成声,舍不得离开。高垒表示,在汪晓红的带动下,这两年旅里政治学习氛围好,大家心劲儿齐,士官们都不愿退伍离队。

    其实,汪晓红刚从某合成旅调任这里时,部队官兵情绪低落。强军先强心,强心先铸魂。时刻牢记“传播党的声音、带出忠诚部队”这一政治责任的汪晓红,决定作出改变。

    汪晓红带头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走上讲台作辅导、沉到一线搞宣讲,推行“原文读、巡回讲、广泛议、跟进评、扎实做”的强军思想学贯模式,让“梦逐蓝天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的信念在官兵心中扎根。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汪晓红还积极探索分层施教和动散抓教的办法,在全旅创建“旅有智慧教育中心、营连有智慧宣教室、任务分队有平板终端、官兵有专属‘掌上平台’”的网络教育格局。

    从陆航领域的“门外汉”到“懂行人”

    汪晓红对记者表示,政治干部如果不能跟飞行人员坐到一条板凳上、坐进一个机舱里,就无法感受到他们的“心跳”,何谈做好政治工作?“飞行我不是内行,但要把政治工作做到直升机上。”他说。

    来到旅里后,为了做好政治工作,汪晓红亲自上飞机体验飞行员“离地三尺、命悬一线”的感受。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熟悉了所有主战装备,上遍了所有能乘坐的机型。

    一次,汪晓红在乘坐某型直升机时,机长栾公祥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就一直进行平飞,但他却要求飞难度大的战术动作。一套爬升、俯冲、盘旋下来,塔台急忙呼叫:“政委有没有事?”副驾驶胡海亮回头看了一下,回答:“政委很好!”

    事后,汪晓红坦言,其实当时胃里也很难受,脑袋发晕,但作为政治干部,只有把枪杆子练硬,腰杆子才能挺直,做政治工作才更有底气。

    这几年来,汪晓红带头到演训场、上指挥塔台、参加大项任务,从陆航领域的“门外汉”到“懂行人”。2021年考核,他被评为“一级指挥员”,军事体能达到特三级水平。旅党委常委班子其他成员也都被评为“一级指挥员”。

    “体会不到我们难处的政治干部很难树立威信,但汪政委不一样。”特级飞行员盛同杰说,这几年,每次执行大项任务归来,汪晓红都会第一时间带领在位的旅党委常委到机场迎接。每次放飞前,他也会像送亲人一样来到飞行员身边,三五分钟谈谈心、三两句话鼓鼓劲,拉近与飞行官兵们的距离。

    解决好官兵的急难愁盼问题

    2019年,机务营机务一连一级军士长刘同良家属因病去世,家庭陷入困难。连队提出给刘同良申请困难补助,可刘同良不愿给组织添麻烦,多次婉拒,但他的名字仍出现在公示名单上。后来他才得知,旅党委常委会上,汪晓红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主动提议为他申请补助。

    刘同良告诉记者:“汪政委是个实干家,找他能解决问题。他不仅能叫出所有营连主官的名字,对高级士官们的情况也是一清二楚。”

    汪晓红对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一支部队来说,只有把官兵关注的急难愁盼解决好,实打实把工作做到官兵心坎上,大家才能发自内心感到政治工作有血有肉、政治干部可亲可信。

    “关系官兵生活的小事,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大事。”汪晓红说。他还准备了谈心本,将全旅官兵的各种矛盾困难记录下来。从子女入学到家属安排工作,从老干部移交到困难家庭救助,从大龄官兵婚恋到烈士家属慰问,他都亲自过问,带着机关人员一一解决。

    只有把政治工作做得有温度有实感,官兵才有获得感、归属感。基层风气好,官兵心气儿顺,练兵备战的劲头足。记者看到,政治工作在这个旅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