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科学教育中,家庭作为“第一课堂”的地位永远不能被忽视。孩子们在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否则科技馆只能成为孩子的“游乐场”。
——天津科学技术馆规划拓展部部长 郝志琦
◎本报记者 陈 曦
虎年第一天,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共接待游客1.8万人;重庆科技馆春节假期开馆4天,共接待游客21296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占比近半,达到47.6%;大年初二至初六,广东科学中心展馆和影院迎客超过7.5万人次……科普场馆成为市民春节假期出游的热门选择。
春节期间,因为疫情的原因,许多人选择就地过年,而科技馆、博物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等成为了许多家庭的热门打卡地之一,有些科技馆、博物馆甚至一票难求。
如何发挥科技馆、博物馆以及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发挥作用,是目前我国科普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
天津市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天津中学高级教师阎为国认为,兴趣是儿童青少年最好的老师。2021年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提高了4.36个百分点,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而科技馆、博物馆以及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夏秋雨表示,我国的科技馆、博物馆等作为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到科技馆、博物馆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让青少年们开阔视野,获得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多元化的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各种主题活动的策划和探究活动的创设,让青少年参与其中,自主进行探索,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科技馆的兴起较发达国家晚,但是近年来发展却十分迅猛。《2021—2027年中国科技馆行业市场全面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起,我国科技馆的数量每年呈递增状态,2020年我国科技馆数量达到1000个,总建筑面积达526.5万平方米。
家庭作为“第一课堂”的地位不能被忽视
如今很多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科普类设施成为城市的重要名片,同时也成为了青少年和家长们的“新宠”。
2021年7月开放的上海天文馆,是迄今为止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而天津科技馆组织的针对青少年的短期科技冬令营也常常爆满。
据统计,2019年中国科技馆全年参观学习人数多达7500万人次,同比2018年增加了507万人次,增长了7.28%。
夏秋雨表示,近年来,科技馆、博物馆正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观察、发现,获得对这个世界的直观认识;亲身尝试、探索、思考,掌握对事物规律的精准判断;同时鼓励自主学习的互动展项也让青少年更加自信;没有思维限制的学习环境让青少年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青少年接受挑战,挖掘潜力,培养拼搏精神。
“这种科普的价值观倡导尊重孩子、重视家庭教育、崇尚合作精神、鼓励专注努力。”夏秋雨说。
不过在科技馆、博物馆火爆的背后,常年工作在科技馆一线的天津科学技术馆规划拓展部部长郝志琦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如今很多家庭把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当成科普和亲子教育的场所是非常好的现象,但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科技馆要想真正发挥科普的作用,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郝志琦指出,虽然现在很多家长有了从小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意识,能够带着孩子走进科技馆,但有的家长只是把孩子往科技馆一放,就放羊式地让孩子自己去玩,家长却在一旁玩手机,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科学教育中,家庭作为“第一课堂”的地位永远不能被忽视。孩子们在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否则科技馆只能成为孩子的“游乐场”。
郝志琦表示,目前科技馆自身普遍存在讲解人员短缺的情况,面对大规模的参观,显然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比如“自己拉自己”这个科普项目,主要科普的是机械滑轮的原理,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究竟是如何轻松拉起重物的。但如果不把道理跟孩子们讲清楚,很多孩子就只能把这个项目的设施当成秋千玩了。
科普教育不仅要有普及,还要有提升
“其实小规模的社团或者兴趣小组的讨论,对于科普的深入,以及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效果更好。”郝志琦认为,科技馆、博物馆等不应该只是一个展示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科普的平台。通过平台组织各种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一场生动的科技创新比赛、一次充满趣味的科学创作活动,都有可能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作用。青少年只有亲手做了、亲手写了,才能更有参与感,科学知识才更有“黏性”。
以天津科技馆的天文讲堂活动为例,通过该活动,参与天文社团的青少年儿童如今已过千人。
第一次参加“双星伴月”活动的天津市岳阳道小学二年级的王知闲原来对天文知识了解得并不多,通过大讲堂老师的讲解以及和社团其他同学的交流,再加上通过望远镜观测到的天文奇观,一下子勾起了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回家我就恶补了很多天文知识,下次再去参加活动,我再也不是一无所知的‘小白’了。”王知闲开心地说。
同时,科普教育不仅要有普及,还要有提升。夏秋雨表示,可以以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为载体,对标青少年主流科技竞赛,不断拓展竞赛参与面,提高竞赛水平。参与竞赛的学生群体不断增加,竞赛水平不断提升,自然会带动和提升更多孩子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和能力。
此外,可以利用网络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科技馆参与到线上活动,推出更多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科普形式。比如天津科技馆开展的“博物话科学”活动,联合了国家海洋博物馆、辽宁省科技馆、山西省科技馆、重庆科技馆等16家科技馆,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科技馆内容、分享有趣的科普知识,并邀请顶尖科学家通过短视频解答青少年提出的科学问题,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目前,我国科技馆、博物馆等正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公众也在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出台政策,更好地发挥我国科技资源在科普中的作用,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使其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以及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
夏秋雨希望,各地都能尽快在全社会构建起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有效体系,让青少年在科学的花园中尽享科学之美,体会创新之乐,成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