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罩住孙悟空的金铙是什么来头
陈 巍
视觉中国供图
小钹视觉中国供图

    《西游记》第65回,师徒四人误闯小雷音寺,悟空识破黄眉怪假扮如来,刚要轮棒去打:“只听得半空中叮当一声,撇下一副金铙,把行者连头带足,合在金铙之内。”罩住孙悟空的金铙,最先很可能与其主人弥勒佛一样来自印度。不过,到了《西游记》时期,它也和笑嘻嘻的弥勒佛形象一样,早就中国化了。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神魔小说,书中内容不仅充满想象,还夹杂了许多古代科技内容。当时的人们对这些内容习以为常,作者行文时又信手拈来,绝少刻意标榜,导致现代读者很难注意到藏在细节里的科技知识。

    《西游记》第65回,师徒四人误闯小雷音寺,悟空识破黄眉怪假扮如来,刚要轮棒去打:“只听得半空中叮当一声,撇下一副金铙,把行者连头带足,合在金铙之内。”

    这副金铙和书中很多法宝类似,有把所罩东西“限三昼夜化为脓血”的功能。它的形状和材质比较特别,这让它既严丝合缝又很坚韧。借着二十八宿亢金龙用角钻进铙内,孙悟空才设法逃脱。后来,悟空一棒把铙打成碎块,制造了一场大型噪音污染。

    金铙有什么来头呢?下一回弥勒佛收了黄眉怪后,问起金铙,原来黄眉怪并没有把金碴当可回收垃圾扔掉,而是在莲台上堆着。弥勒佛一口仙气把它复原带回。批注《西游记》的李卓吾对此评论道:“佛祖也只要金。”

    铙为佛门之器

    金铙归弥勒佛所有,只是揭示其所有权,还没触碰到它真正源于何方、如何制成等问题。我们不妨在这里好好说道说道。

    铙这个名字在先秦时期就有,既是一种金属乐器,也是一种仪式中使用的礼器。它形状像倒过来放的铃,体型较大,口呈弧形,体阔大于体高,下有执柄,可用槌敲打发声。也有记载里说其内部悬挂着“丸”,摇动撞击内壁发出声音。

    这样的铙似乎不可能把孙悟空封到里面。后来铙所指的具体事物发生了变化,和钹、镲等混到一起,变成了中央碗状隆起的成对金属圆盘。这样的铙就能困住孙悟空了。

    《西游记》说悟空“照铙钹”打去,也是含混的统称,不过它们细分也是有差别的。铙面最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面较厚,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它们在民乐队里的关系有点像小提琴和大提琴。镲一开始指较小的钹,现在这些名称往往混用。从字形来说,镲强调的似乎是两片金属上下或左右摩擦发声的演奏技法。

    随着佛教兴起,大约在魏晋时期铙逐渐“叛变”出青铜礼器行列。《法华经》说“琵琶铙铜钹”是用于佛教法事的乐器,故《西游记》也说它是一种“佛门之器”。明清日常生活中,锣、铙等多用来在戏曲里演奏,配合武打激战等热闹场景。

    铙钹乐器在欧亚大陆上广泛分布。年代最早的铙钹是在高加索以南的亚美尼亚高地发现的,随后在周边的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古希腊以及更远的印度都有出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也使用铙钹,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这种乐器是沿丝绸之路从域外传入的。

    金铙不是金做的

    《西游记》中写道,从铙中脱险后悟空立刻疯狂报复:“掣出铁棒,照铙钹当的一声打去,就如崩倒铜山,咋开金铙,可惜把个佛门之器,打做个千百块散碎之金!唬得那二十八宿惊张,五方揭谛发竖,大小群妖皆梦醒。”

    发出这么引人注意的声响,铙是用什么制作的呢?它不可能是金的,因为黄金质地太软。金铙的“金”指的是它金灿灿的颜色。实际上,古代铜钟、金铙等,材质都是青铜,即以铜和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铜名字里虽有“青”,制作出的新器物却都是金色的。

    《周礼·考工记》里记载了不同用途青铜的原料配比,提到“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学者们通常认为这句话里的“金”指的是制成的青铜合金,即把它分成六份,锡占一份。

    现代研究表明,随着含锡量增加,敲击青铜声音绵延时间更长,但金属伸长率明显降低,即越来越不耐外力打击。含锡量高于20%后,青铜会变得很脆,用木槌撞击很容易碎裂。经过实验,含锡量13%—17%的青铜在声音和强度两方面均可取得较好性能。这符合《周礼·考工记》的记载。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日本奈良所藏南朝陈梵钟和北京大钟寺永乐大钟等历代代表性铜钟,含锡量均在此区间之内。

    制作工艺可能来自印度

    金铙所用青铜与东方铜钟还不一样。它含锡更高。与《西游记》成书年代接近的《天工开物》说,用铜制作响器,用不含铅的锡与铜为原料。锣和铜鼓等“皆红铜八斤,入广锡二斤”,对于铙、钹,“铜与锡更加精炼”,就是说要求纯度更高。以8∶2这个铜锡配比制出的合金叫做“响铜”。

    为什么响铜含锡量能够远高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却不必担心制成的乐器一击即碎?原因在于响铜制器工艺中多了道淬火程序,即在对青铜锭反复加热锻打后,再将其投入冷水池中,将温度在700摄氏度以上的铜锭急速冷却,从而提高了其机械性能,特别是抵抗外力破坏的抗拉强度。响铜的另一特点,在于它比含锡量低的青铜更加明亮耀眼,也就是做成的金铙更“金”了。

    根据对现存传统工艺调查,中国制锣技艺所用响铜的锡含量通常为23%,而广泛流传于欧洲和印度的钟铜的锡含量则以22%为标准,变化范围为20%—25%。这均与《天工开物》记载相近。在欧亚大陆范围内,响铜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印度北部拥有历史最悠久的敲锣浮雕,现存响铜工艺也最广泛,梵语中的响铜(kangsa)一词在东南亚各地语言中均有借用。

    印度以西的波斯地区,从7世纪就使用锡含量约20%的青铜,其色泽可让它代替金银,用以制造盛水器皿,不过伊斯兰乐器家族里似乎并没有铙钹的身影。在地中海沿岸,罗马时代的钟所含锡仍在13%左右,响铜铸钟是在中世纪之后逐渐推广的。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较系统地回答开头所提问题:罩住孙悟空的金铙,不管是在乐器还是制作材料层面,最先很可能与其主人弥勒佛一样来自印度。不过,到了《西游记》时期,它也和笑嘻嘻的弥勒佛形象一样,早就中国化了。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