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行了28年后,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迎来第二次大修,“基础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国际科技合作”等章节的加入与时俱进;同时,其“构建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明确表达抓住了主要矛盾。
元旦过后,科技日报记者在山东采访发现,刚刚获得两大国家级平台认证的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崛起逻辑,契合了本次科技进步法的修订——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视,借助全球科技力量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打造推动着华熙生物成长为行业科技领军企业。
一周前,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5部委联合授予的第28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名单对外公示,华熙生物榜上有名。在此之前,其申报的“化妆品原料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被列为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深耕行业20年,锻造核心技术,并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之后,华熙生物正在打造生态,串联产业链,让全链条享受到核心技术红利。
发力“两个研究”,从0到1,从1到100
俗称“玻尿酸”的透明质酸,曾因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应用。
“从鸡冠中提取玻尿酸的效率很低,每200公斤鸡冠(大概2万只鸡)才能提取约1公斤玻尿酸,每公斤造价超过10万美金,贵比黄金。”在此背景下,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着手研发微生物发酵法,用小麦、高粱、大麦等原材料发酵代替鸡冠提取,大规模生产玻尿酸。
此举使得华熙生物脱颖而出。正如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对基础研究的强调,透明质酸对人体管用,如何在科技上表达出来,这需要基础研究的介入。
大量基础研究的积累之后,2011年,科研人员突破了酶切技术大规模制备透明质酸工艺,这使其能够准确控制透明质酸的分子量,进而在人体内不同组织产生不同作用。
在此过程中,华熙生物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即“两个研究”)中不断投入,逐渐形成了发酵技术研发平台、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和应用机理研发平台3个基础研究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交联技术研发平台和中试转化平台3个应用基础研究平台。
在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中,国际科技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科研还是转化,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资料显示,华熙生物已与美国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海外院校,中科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皮肤健康、肠道菌群、组织工程应用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与研究。
在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看来,高校院所负责0到1的基础研究,企业负责从1到10、到100甚至更多的放大应用。
行业龙头主导,让整个产业链享受到生态红利
瞄准问题导向,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既是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所强调的,更是华熙生物正在做的事情。百年间,玻尿酸生产经历了从动物组织中提取、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再到酶切法精准控制生产三次产业革命。而华熙生物研发团队引领了后两次产业革命。
上述种种努力也使透明质酸发酵产率从不足3克/升发展到目前的12—14克/升,使得玻尿酸的成本大幅降低。数据显示,2019年,华熙生物玻尿酸原料占据全球39%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
“我们的发展逻辑一定是从科学到技术,然后到产品,再到品牌。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才能打造出好产品,才有底气建立品牌。”赵燕的这句话中,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是其灵魂。
“万物皆可玻尿酸”虽为网络上一句调侃,却展现出华熙生物根据“两个研究”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将玻尿酸应用触角延伸至更多领域。
我国有很多科技创新企业,都聚焦在一些细分领域,拥有技术上的高壁垒等特点。赵燕认为,行业中的头部企业,有义务也有责任利用自身先进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和行业发展,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创、共生和共赢。
在此逻辑下,华熙生物与济南市政府合作建设世界透明质酸谷,打造上下游相关配套于一体的透明质酸产业生态;其后又上线了华熙生物研究院,通过开放研发、中试、应用等平台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进行赋能。
至此,一家赋能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初见雏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中国科技创新未来的方向。华熙生物深刻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并用实际行动投身其中,并持续引领潮流。
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落实国家战略,还需更多行业龙头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