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献词
◎本报编辑部
2021即将走过,人类依然于疫情的动荡中踯躅。这场与自然争夺命运掌控权的又一次争斗,注定要在历史的卷宗上留下悲情,却也写满恢弘。
中国人从不曾逃避现实世界的挑战,始终主动应对,不以一时成败而悲喜,不以一己之私而偏狭。我们沿着党的十八大迈出的新时代步伐赓续前行,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寻找着中国发展的创新动力。
在这个2021,“天和”升空,“天问”奔火,“羲和”探日,我们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下勇攀科技高峰;在这个2021,我们擎举科学权杖,以科技医治瘟毒,以真理驱逐谬论。
我们,不仅自身实现奇迹般的复苏,也为这恐慌无措的世界,带来更多的确定性。
回首,是为了从过往中,找寻应对前方挑战的启示。扛下惊心动魄的2020,走过愈加纷繁复杂的2021,面对近在咫尺的2022,我们已然找到了关键词——
信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冲击之猛烈,影响之深刻,寰宇为之震颤。而每一份从容、每一次主动、每一步进取,每一个你我的背后,中国社会的背后,无不是一份强大的自信在支撑——对这个走过百年而未改初心的政党,对这片物华天美的土地,对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
信心,根植于全面、丰厚的真实成就。
持续推进的改革和开放,延展了中国人探索的广度与深度。一张白纸好作画。后发国家的潜能优势,借助技术工具的革新换代,在之后的时光中淋漓尽致地勃发。
信心,展现在严寒骤降时的沉稳迅捷。
社会经济成就的底气,让我们在疫情突袭时迅速调整。用新知指导斗争,于斗争中继续学习,最终稳住阵脚,在2021年延续复苏向好的势头。
信心,决定着家国命运与前途的方向。
疫情影响乃至改变了人类社会前行的姿态。熟稔融洽的环境、关系,陡然变得陌生;行之有效的模式、工具,开始难奈新涌现的问题。人类在生产关系的整体层面,遭遇困境。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我们,毫不犹豫地走出舒适圈,思索时代黑板上的新课题。
是的,全新课题。新的文明阶段、新的国际地位、新的社会心理,都需要匹配新的目标方向、新的实践工具、新的结果预期。更勿言现实的挑战,已然站到眼前:新旧动能转换是否顺畅,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何在,疲怠的消费需求如何再造,国际交往怎样变换新视角与博弈手段,群体、代际间的利益纠葛怎么协调……
新的一年当前,政府、企业、家庭、你我……每个人希望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但对信心的呼唤,高度一致。
需求盈满。满足的途径中,科学无出其右。
新的一年,对于走到转型升级当口的中国经济而言,科技创新,尤其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意义,已经上升到大国博弈胜负手的高度。超大规模市场的再造挖潜,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内外两个大循环的拓展、畅通,乃至国家安全的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提升……它关乎着中国人未来命运的所有重点命题。
屡变星霜,历史的进程从不是一条直线,事物的进步沿循着螺旋上升的轨迹。动荡带来的挑战如惊涛骇浪,但将此样本放入历史长河中观之,相似者、有甚者,比比皆是,而中华文明之传承发展,数千年延绵不息。
与大洋彼岸的积弊相沿截然相反,任何纷扰都不曾动摇一个百年华诞的政党执政为民的初衷与决心,稳步发展积累的优势,潜力巨大的西部、农村市场,抗疫斗争赢得的民心所向……
每一处,都是信心之所来;每一处,都是信心之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