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国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党中央审时度势,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求广西“要立足优势,深挖潜力,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人才集聚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广西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广西高质量发展充满预期、未来可期,壮美广西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会上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关键,创新是动力,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拉动为主向效率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全区科技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新征程中闯新路、开新局、出新绩,以科技创新引领广西在边疆民族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政策为大”,着力建立健全广西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坚持“政策为大”,就是要聚焦全区高质量发展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以及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政策的迫切需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政策,因地制宜出台广西政策,落实落地好政策。在科技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扎实落地上,要做“足”事前调研,做“好”政策制定,做“细”政策解读,做“广”政策宣传,做“优”政策落实,做“严”政策评估,坚决清除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推动科技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全链条无缝隙闭环管理,全面释放科技政策红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科技政策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南针”。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全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先后发布出台了《广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及8个系列配套文件、《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广西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广西科技领域基础性制度基本确立。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政策制定不精准、传导渠道不通畅、执行落实打折扣、甚至打水漂等顽症痼疾,迫切需要厘清科技创新和科技政策的实施逻辑和融合机制,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科技政策制定、执行落实、评价考核机制,提高科技政策精准供给和政策的执行力、落实力。
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作为2022年七项重大政策部署之一,并从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对标中央对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部署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政策全面落地落实。起草颁布《广西科技创新条例》,从法律制度上强化创新战略地位,保障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和科技振兴意见等规划文件的落地实施。同时,强化政策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协同,在科技政策的出台、衔接、宣传、落实、清理等方面形成目标一致、协作配合的工作合力,解决和避免政策打架、政策脱节、政策悬空等老大难问题。建立健全加快科技政策落地的工作机制,加大对各地、各有关单位执行科技政策的督导,及时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中梗阻”问题,确保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破除科技创新障碍保驾护航。
二、坚持“项目为王”,着力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
坚持“项目为王”,就是要坚持项目引领,聚焦突破产业技术攻关、聚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部署实施全局性、关键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形成以大项目、好项目牵引产业关键技术攻坚的科技创新机制,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梯次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技术体系完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加快广西科技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抓项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项目。无论是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攻关,还是发展民生科技等,基本都是由一个一个具体项目所构成。科技创新离开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目前广西在抓项目实施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项目指南形成和发布机制不完善;科技项目在立项、审批、拨款等环节存在较大监管漏洞;探索推行科技项目揭榜制缓慢;科技项目评审指标不科学;项目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支持不足;项目申报限制条件过多;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弹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科技创新主体获取科技资源的公平性,也限制了科技项目助力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亟待优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专项支持体系。
项目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压舱石”。“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树牢“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倡导“谁英雄谁好汉,项目面前比比看”,把科技项目作为科技工作主抓手,紧紧围绕自治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主动作为,统筹谋划,部署实施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项目。优化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组织管理方式。围绕汽车、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建立健全“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通过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一批重大新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及示范性规模生产等标志性成果,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带动产业蛙跳式发展。
三、坚持“环境为本”,着力营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坚持“环境为本”,就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从制度保障、创新氛围、服务支撑等多方面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助力广西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实现赶超跨越。
客观地分析,广西创新环境还不够优化,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比如科技创新资源布局薄弱与空白,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少,对口高层次人才紧缺,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不足;尚未建立健全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科技“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部分领域行政管理色彩依然“浓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编制化和经费预算化,科研经费重物轻人的问题一直没能被切实解决,科研人员享受改革红利和“获得感”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广西的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做好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工作,既是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十四五”关键时期对科技部门的现实考量。好的创新环境,要靠深化改革来营造。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是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良好创新生态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文件精神,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加快建立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研究制度,构建近悦远来、包容大气的人才集聚机制,分类科学、放管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市场决定、名利双收的人才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探索改革容错试错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充分授权,营造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落实和敢于突破现行政策的良好氛围。强化区域科技力量,推动梧州、百色、贵港等3家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推动中科院实体化研究机构、“海基一号”等重大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树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四、坚持“创新为要”,着力推动全社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坚持“创新为要”,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建立推行党员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持续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巨大牵引和拉动作用,推动新动能加速崛起,赋能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广西高质量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惟有创新,才能推动广西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全区创新资源少、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创新投入强度也偏低。不少产业有丰富的原料资源,但缺乏一流的技术支撑,产业水平和产品档次处在二、三流水平。另外广西尚未建立推行党员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和科技进步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科技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没条件不要”现象普遍存在。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把科技创新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上,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
推动“十四五”广西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快科技资源统筹,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和合作平台,形成创新强大合力。在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争取早日批复靶向肿瘤学、特色金属等领域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推进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在创新主体方面,围绕强化企业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促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落实自治区与国内大院大所签订的合作协议,协同西南、西北、中南地区形成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集聚广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创新在广西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握机遇、凝心聚力,按照“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的思路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强大动力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