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联合小学的同学正在搭建天福古井模型 |
◎本报记者 张盖伦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2021年,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的近万名大、中、小学生,将目光聚焦于“文化自信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制作了琳琅满目的作品,再现数千年来精工细作的可持续发展智慧与技艺。
12月19日,科技日报社和故宫博物院将共同举办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暨第二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天开幕的“天工惜物——文化自信与可持续发展青少年作品展”将对活动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据了解,这是第一个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面向公众开放的青少年作品展。
当青少年的科技创造与古代文物结合,我们清晰感受到了穿越时空的文化脉搏。
他们,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用青少年的朝气和创造力进行表达。
来自祖国不同区域的同龄人,携手合作。他们将目光投向西部的广袤大地,古老的乡土中国,发掘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生活的精妙智慧。也在这一过程中,体悟到祖先的智慧。
看,贵州铜仁的楼上村明式古村落生态奇景,掐丝珐琅宫廷艺术遗珍,源自塔尔寺酥油花技艺的面塑作品,还有以甘肃敦煌莫高窟藻井纹饰为装点的“一带一路”图卷……
在这场艺术和科技结合的奇妙之旅中,在这场东部和西部青少年携手的通力合作中,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们,也对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