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本报记者 乔 地
通 讯 员 廖 涛 谷明杰
“离年底还有1个多月,我家纯收入已经有十万多元了,不仅享受到了政府的两业‘星火计划’奖补资金3000元,还得到了小额信贷,扩大了养殖规模,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伏牛山区哈气成冰的日子,说起养殖獭兔,宋付顺的话仿佛一股暖流。
今年51岁的宋付顺,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唐庄村的脱贫户,全家6口人。2019年,宋付顺到毗邻的方城县参观獭兔养殖,初步了解獭兔养殖技术、所需的配套设施以及市场行情后,当年投入3万元购买300多只獭兔种兔。两年间,养殖规模达到2800多只,平均每月出笼两次,月均毛收入3万元。
“1+3+N”产业布局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过程中,河南省南召县“政策不断档、责任不松动、扶持不减弱、资金不递减”,把扭住当地农村特色产业“牛鼻子”,按照“1+3+N”产业布局,持续抓好柞蚕养殖这一传统产业和苗木花卉、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3个支柱产业,艾草、乡村旅游等多个新兴产业,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农村群众增收。
县里编制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高效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52万亩,年产值3亿元,带动脱贫户26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全县种植艾草6000亩,野生艾草面积5万余亩,年产总量6万余吨,带动500余户脱贫户增收。
实施两业“星火计划”
南召县委书记方明洋介绍,“今年我们持续实施产业扶持、就业扶持‘星火计划’,通过采取发放生产奖补、务工补贴等方式,着眼激发脱贫群众和低收入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已累计发放‘两业’奖励资金2186.94万元。”
此外,他们还全面排查脱贫户劳动力就业状况,建立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劳动力就业台账,做到政策激励一批、产业带贫一批、公益安置一批、技能培训一批,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发公益岗位安置6125人;订单式技能培训脱贫户和监测户6777人次,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实现就业20133人。
并且,全面落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拓宽“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公益岗就业”“劳务就业”等增收渠道,加大搬迁群众技能培训,推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全员培训;在安置点建设18个劳动密集型扶贫就业车间,依托特色产业基地15处,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100余个。
让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南召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举措,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指挥长和常务副指挥长,健全联乡县级领导及乡镇、县直单位、行政村四级责任体系,把核心力量集中到基层一线。挑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300名乡镇干部继续担任村级责任组长,实现“一对一”全覆盖;选派40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现脱贫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继续实施帮扶责任人与脱贫户、监测户结对帮扶制度,全县108个单位4612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脱贫户和监测户。
同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国家统筹整合资金政策,2021年各项财政性资金投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领域共计72430.38万元,县本级专项衔接资金投入高于去年0.8%。县财政局长谭天德介绍,这些统筹整合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11个,重点投入到道路交通、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产业发展类建设项目14个,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投入到食用菌种植、柞蚕养殖、粮食增产、苗木花卉种植、文化旅游、畜牧养殖等方面,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蓄足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