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与病毒打了两仗的“钢铁战士”

最美退役军人

◎本报记者 张 强

    圆圆的脸蛋,甚至还有点婴儿肥,笑起来嘴角上扬,眉眼弯弯,牙齿洁白而整齐,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温柔恬静的白衣天使,却是两度奔赴抗疫前线,与病毒斗争的“钢铁战士”。

    刘维,西安大兴医院质控科主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她两次白衣执甲,在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凯旋。

    前不久,刘维被联合表彰为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她说:“无论是服役在部队,还是退役回地方,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兵。”

    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

    “从入校那天起,我就明白,自己不仅是一名医护工作者,更是一名军人。”刘维表示,1995年,16岁的她考入原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做了一名护士。

    2003年,“非典”袭来,刘维写下请战书,奔赴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

    “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咱们军人就得往前冲。”刘维说,她清楚地记得,小汤山医院病房分作东西两区,每区建有6排病房。她工作的地方,是最危险也最容易被感染的重症监护室。她每天戴着12层厚的纱布口罩、鞋套、橡胶手套,还有四周与脸密合的塑料眼罩,穿着不透气的连体防护服……不到10分钟,整个身子就泡在了汗水里。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尽量少喝水、少吃饭。

    救治重症监护室的呼吸道病人时,需要做气管插管操作。每次操作时气管分泌物喷涌而出,带血的泡沫状痰液在空中散开,危机四伏。在场的医护人员只要溅上一滴,都可能感染,危及生命。

    “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每个人都是屹立不倒的钢铁战士。”谈起那场“战斗”,刘维眼中满是骄傲。

    这场“战斗”,她们胜利了。高速运转51天的小汤山医院,病人全部清零,医护人员“零感染”,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

    从小汤山医院凯旋,刘维被评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

    “最危险的地方让我去!”

    2020年1月,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此时,已临近春节,有过抗击“非典”经历的刘维,预感到疫情的不同寻常。她让放寒假的女儿先回汉中老家,自己退了早早买好的大年三十回老家过年的车票。

    1月26日晚8时多,刘维接到护理部主任电话:“医院要抽调人员去武汉一线,你这边有没有困难?”

    “没有任何困难。”她脱口而出,“我有抗击‘非典’的经历,最危险的地方让我去。”此时,刘维已脱下军装4年。

    当年2月2日,她被任命为陕西省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护理组副组长。陕西第二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来自全省41家医院,共121名队员,其中护士100名……出征前一晚,这些数字划过脑海的一瞬,刘维“腾”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感觉肩上的担子比想象中重多了。其实,现实比想象更加困难——当时的武汉,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上千人!

    为确保每一名护士的安全,刘维迅速梳理出13个穿防护服流程和26个脱防护服流程,并将每个流程打印张贴。紧接着,12项护理人员工作职责、10余项护理相关工作流程、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实施三级查房以及各项应急预案接连制定。护士在病区的每一项工作,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她的带领下,100名护士在武汉坚守65天,累计护理患者280名,全部平安归来。而他们也是最晚撤离的省级医疗队,被授予外省援武汉医疗队湖北“工人先锋号”称号。

    “我16岁入伍,曾面对军旗庄严宣誓。能够两次为国效力,我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回忆起两段战“疫”经历,刘维说,“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愿随时奔赴一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