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 地
2021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设在郑州,不是偶然的。“这与近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以‘郑创汇’为主的双创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分不开。”河南省科技厅科技金融与服务业处负责人表示,郑州创新创业一直走在河南前列,对全省创新创业水平起到了“助推器”作用。
郑州市科技局局长夏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2015到2021年,“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连续走过7个年头。大赛聚焦核心技术,激励原始创新,吸引了国内外上万个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成果参赛,孵化了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带动200多万人就业、服务4000多万商户,形成了涵盖创业辅导、资本对接等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让双创蓬勃发展的生态圈勃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价值,已成为一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双创品牌。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2020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评价结果,在235家优秀国家级孵化器中,郑州市有9家,居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之后列第5位。
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郑州进入全国20强,在黄河流域各城市排名第一,创新创业环境的人才要素和金融要素在全国位居前列。
“十三五”期间,郑州市研发经费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8.8%,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速。郑州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由310家增至2103家,5年增加近7倍。
夏阳说,对一个内陆城市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背后是郑州市委市政府对双创工作的支持,也是全市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郑州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为目标,在建设一批高度专业化的载体和引智平台的同时,全面打造“郑创汇”等集政策、服务、平台、融资等优势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和生态环境,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树立品牌”方式,为创业者搭建了一个集路演展示、创业辅导、资本对接及媒体传播为一体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成为推动郑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郑州市拥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55家,孵化载体总面积达86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超过12000家。仅郑州高新区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还在政策先行先试方面大胆探索,构建了“1+6+N金梧桐”政策体系,推出12项创新型政策,从载体、平台、政策、金融各方面营造了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政策体系 为双创保驾护航
有政策,就有遵循;有激励,便增动力。郑州市在认真落实国家、省支持创新创业政策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门类齐全、含金量高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首先,郑州市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供给,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涵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认定奖补、孵化运营补贴、“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补贴等涵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支持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其次,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兑现。对新认定(备案)的市级、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10万—200万元的奖补,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孵化载体给予10万—50万元的运营补助,对“郑创汇”大赛月赛和年度总决赛获奖项目给予5万—100万元奖补。简化补贴申报、审核程序,尽快下拨各项补助。2021年汛情、疫情期间采取网上申报方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上半年就对105家孵化载体和获奖项目拨付补贴资金3450万元。
再者,实施倍增计划,壮大创新主体。近3年,市财政投入16.7亿元补助研发活动、投入4.8亿元支持重大科技专项、投入2.7亿元支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创新企业快速发展。2021年前三批新增入库郑州市科技型企业1797家,总数达到964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