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成都高新区68项举措提升营商环境

    《成都高新区打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是在落实中央、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基础上,对标上海、深圳等城市营商环境改革最新举措而酝酿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形成与世界发达地区比肩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陈 科

    近日,成都高新区发布《成都高新区打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指引,聚焦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科研创新、要素获取等,推出了68项举措,以更大力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加快国际化步伐、促进服务便利化。

    在“不沾边、不靠海”、不具备区位优势的西部内陆,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使命,瞄准成都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成都高新区未来如何通过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这一“解决方案”,形成与世界发达地区比肩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企一档” 数字赋能精准服务企业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榜单由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于近期正式发布。其中,在开放协同、绿色集约、营商引领等5个一级指标中,成都高新区位列“园区营商环境TOP20”的榜首。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全面推进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是在落实中央、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基础上,对标上海、深圳等城市营商环境改革最新举措而酝酿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形成与世界发达地区比肩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去年,成都高新区将政策申报“一窗式”受理升级为“免申即享”,即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主动将政策与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匹配,推动政策申报由“企业自主申报”向“政府筛检送需”转变,符合条件即可直接拨付资金。

    在此项新政推动下,成都高新区去年底首次将“外经贸政策”纳入“免申即享”工作试点,服务企业74家,拨付资金801万元。今年7月,该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企业已超3000家,拨付资金提高至5000余万元。

    未来,如何更加精准、智能、高效地服务企业?《行动计划》明确,将依托智慧治理平台,汇聚企业基础数据,建立涉企数据库,打造“一企一档”。“依据企业基础数据和企业信用数据等形成的企业精准画像,智慧治理平台可为政务服务、市场监管、企业服务、政策精准匹配和楼宇管理等多个领域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实现精准服务。”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行动计划》,未来5年,成都高新区还将逐步探索构建城市政务地理信息云平台,汇聚规划建设、地下管线、国土房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建设档案等多个专题服务“云图层”,实现用地管理、建筑审批、楼宇信息等全面数字化。

    “用户思维” 优化服务 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

    对于创新型科技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目前,成都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00余家,2020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4504件。过去知识产权侵权等相关案件往往存在取证难、耗时长、技术专业性强等特点,需要整合公安、法院、检察机关职能,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多层次、综合性司法保护。

    《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设立“知识产权云警务室”,开通知识产权报案材料网上预审通道,畅通公安、法院、检察机关与行政部门沟通渠道,协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该“警务室”可集成相关法律条款及司法解释,为企业提供宣传、咨询、材料预审等服务,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支持。

    “每一项改革的背后,都是海量的事项、环节、办事指南的梳理和流程再造,都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都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审批领域‘一件事’改革,推出企业和群众100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为推动《行动计划》等改革方案高效落实,成都高新区还探索数字赋能监督工作方式。近期上线的“营商云眼”数字化监督平台,将第一时间对营商环境展开监督,对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落后指标提出预警并跟进监督,实时更新整改情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