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子
有些寄生物能把宿主变成“僵尸”,使其任它摆布。比如一种名叫偏侧蛇虫草菌的真菌,可以寄生在蚂蚁体内。被感染的蚂蚁会走出原本生活的蚁穴,爬上附近的植物,咬住一片叶子的叶脉。从此,蚂蚁便留在了那里,而它所在的高度刚好有适合真菌生长的温度和湿度。
如果说失去自我的“僵尸”动物余生只能做寄生物的奴隶,那失去自我的“僵尸”植物是否也很难有更好的结局?最近发表在《细胞》杂志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有种“僵尸”植物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
是什么让它活得更久
有一类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细菌叫做植原体。我们熟悉的不少作物都会因为植原体而生病,如洋葱、芹菜、胡萝卜等。这是因为植物被植原体入侵后,原本的生长发育节奏会遭到篡改,一种常见的症状便是枝叶生得异常浓密,从一个点长出许多枝条,好像“女巫的扫帚”一样。
这样的现象也被称为丛枝病,会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英国约翰·英尼斯中心的科学家很想知道,植原体到底对植物做了什么,才让它们如“僵尸暴走”般疯长枝叶。
很多时候,寄生物靠自身分泌的物质来操控宿主。于是,科学家开始调查植原体分泌的物质,具体来说,是翠菊黄化丛枝植原体菌株分泌的蛋白质。此前,其他研究团队曾给这个菌株做过DNA测序,并找到了56种分泌蛋白,把植物变成“僵尸”的凶手可能就在里面。这次,科学家的研究对象便是其中一种蛋白,名为SAP05。
研究者用这种蛋白去“感染”了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观察它会不会长成“女巫的扫帚”,或是出现其他异常。他们“感染”植物的手段非常独特:把SAP05的基因插入植物的染色体里,它就能制造SAP05了。
结果发现,拥有SAP05蛋白的植物不需要细菌寄生,就能篡改自己的生长发育节奏,成长为“女巫的扫帚”。除此之外,在其他同类慢慢成熟、衰老的时候,基因改造过的植物还在不断长出更多的幼态叶。与同伴相比,它大概称得上“永葆青春”了。但维持在幼年形态的植物虽然活得更久,却不能像同伴一样进行生殖活动,这或许就是不变老的代价。
科学家表示,基因编辑过的拟南芥和真正被植原体寄生的拟南芥,形态十分接近。因此他们相信,植原体寄生植物时,就是靠SAP05这种蛋白把它们变成“僵尸”。
对植原体来说,如此操控植物有什么好处?作为细菌,植原体的传播需要媒介:通常是昆虫吸食植物汁液时,顺便把植原体送进植物体内。若植物寿命变长,能接纳更多的昆虫前来用餐,植原体也可乘着“交通工具”,前往更多的植物体内寄生,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看来,篡改植物生长发育节奏的确对植原体有利。不过,它分泌的SAP05蛋白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蛋白质“垃圾分类”
一种蛋白质要发挥作用,总得与其他分子结合。而被SAP05蛋白结合的物质,很可能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的两种物质——SPL转录因子和GATA转录因子,都是SAP05“绑架”的对象,也都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其中,SPL转录因子帮助植物从幼年期转向成年期,从营养期转向生殖期;而GATA转录因子主要负责调节光合作用、叶片发育和花器官发育。
这两种物质一旦被SAP05蛋白“抓住”就危险了。SAP05主要的工作地点在植物韧皮部的筛管细胞,那是负责向生长中的植物组织输送营养的细胞,里面还有一套回收系统在清理无用的垃圾蛋白。SPL转录因子和GATA转录因子原本不是垃圾蛋白,但被SAP05结合后,系统会将它们识别为垃圾蛋白并降解掉。也就是说,SAP05是借植物自身的机制,除掉了对植物有用的物质。
从此,植物的生长发育开始紊乱:保持着幼年的特征却按时开花,开出的花又无生殖能力,最终长成“女巫的扫帚”。这是两类转录因子同时被破坏的结果。假如只破坏SPL转录因子或者只破坏GATA转录因子,植物都不会彻底患上丛枝病。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垃圾回收系统清理了不该清理的两类蛋白,不仅仅是因为这两类蛋白被“绑架”,而是连负责清理工作的蛋白酶体也被“绑架”,才执行了错误的任务。
昆虫会变“僵尸”吗
身为垃圾回收工具的蛋白酶体之所以遭到“绑架”,是因为它有个亚基被SAP05蛋白结合了。研究团队因此想到,传播植原体的昆虫叶蝉体内也有这个亚基的同源物。那昆虫会不会也被细菌分泌出的SAP05蛋白变成“僵尸”?
但实验结果显示,SAP05并没有结合昆虫的蛋白酶体。虽然有同源物,但两个氨基酸的微小差别,保护了昆虫的蛋白酶体。
发现这个差别之后,科学家又有了新的想法:用基因编辑把植物的这两个氨基酸改成和昆虫一样,植物不也能抵抗SAP05的伤害了吗?实验证明他们想的没错,经过基因编辑后,那些被垃圾回收系统错误处理的蛋白,又重新获得了生存空间,被降解掉的比先前少了。
虽然“氨基酸修改版”的植物在被植原体寄生后,明显比野生型的同伴更短命,且依然不能生育,团队还是从中看到了阻止植物变“僵尸”的希望。(据《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