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叶 青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犹如棉纱,薄薄的一层却是神经外科手术常用的止血耗材,然而由于其生产技术壁垒较高,目前临床主要以进口品牌为主。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普医学)历时8年研制出了国产首款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吉速亭®”,并于不久前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未来有望打破我国神经外科高性能可吸收止血耗材领域被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
神经外科手术经典的止血耗材
能否成功控制颅内出血是关系神经外科手术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脑组织血运丰富、微神经网络结构复杂,且有些手术部位深,视野狭窄、操作不便,传统的结扎及电凝操作可能会破坏微神经网络,一旦术中失血过多或止血不彻底,就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因此,神经外科手术对止血的要求极高,其止血手段是所有外科中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
目前神经外科手术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手术体位止血、器械止血、药物止血和止血材料止血等。随着手术不断向精细、精准及微创化方向发展,加之快速康复理念的推行及神经网络外科研究的方兴未艾,神经外科对高性能可吸收植入性耗材的需求也不断攀升。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属于临床上非常经典的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植入性可吸收止血耗材。“再生氧化纤维素是一种纤维素的衍生物,再生纤维素经过氧化处理后成为薄纱状或棉布状的可吸收止血材料。”据迈普医学研发工程师李广耀介绍,这种止血材料外观上看起来像棉纱,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无毒性等特点,柔软且薄,易于在术中进行包裹、填塞等操作。
它可以将创面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在网眼纱布上,迅速形成凝胶状黑色物质,凝结血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产品质地柔软的独特特性使它可以被修剪成任何形状,更易与出血部位充分接触,可助形成血栓达到快速止血效果。”李广耀说。
目前,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临床应用广泛,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在2018年发布的《神经外科围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止血材料管理专家共识》,以及2021年出台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中均得到认可和推荐。
国产首款高性能止血产品诞生
然而,因为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的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国内神经外科手术使用的高端止血产品基本被进口产品所垄断。
“目前,有不少国内厂家在进行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的国产化,但由于产业化的技术难度较大,尚未有大规模应用的国内产品出现。”迈普医学神经外科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国际上,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超过50年,但进入国内只有10多年时间。
这是一个“蓝海市场”。据全球统计数据,以出厂价格计算,2020年全球止血材料的销售规模为27.61亿美元,2015—2020年的复合增长速度为6.20%。
在国内市场,根据中商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9年可吸收止血纱的销售规模为9.03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9.85亿元的销售规模。
在此背景下,8年前,迈普医学围绕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开展自主研发。“工艺和设备研发是挑战最大的。因为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我们只能完全靠自己,不断摸索、总结、开发。”李广耀说。
再生纤维素的氧化要在固—液两相中进行,其制备工艺并不简单。“传统的氧化方法能源消耗大,我们希望能寻找到更环保的方法。”李广耀介绍,为了实现快速氧化及氧化均匀,研发团队筛选评估了多种氧化体系,并攻克了适应该氧化体系的反应装置技术壁垒,开发出多点位三维加料系统,最终实现了产品的质量稳定。
此外,再生纤维素的纤维比头发丝还要细,氧化改性后原来的纤维会变脆。研发团队围绕最大限度降低纤维损伤这一目标,提高成网效果,开发防缠绕模块、自调匀整模块以及除短纤模块,开发出适合加工脆性纤维的微纤维网成型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微纤维网成型过程中纤维的损伤,顺利实现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的产业化。
该产品于2017年9月完成首例临床入组,于2020年5月取得欧盟CE证书,2021年8月首次获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
有望打破国际品牌垄断局面
“这款国产新品选用木质纤维作为原材料,经物理再生工艺形成质地均匀的纤维丝,再经选择性氧化,最后经无纺成型工艺制成无纺多层结构。在手术中既可快速止血又可吸收,没有残留。”李广耀表示,这款国产创新产品同时拥有在性能上的优势,该产品制备工艺相比传统工艺更加环保,且氧化可控,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加之其纤维更细更长,比表面积更大,从而获得可比肩国际金标准的止血性能及安全性。
此外,该产品可分层及易塑形的特点能够高度契合临床手术的应用需求,提升术者体验感,并可缩短手术时间。
目前,该自主研发的国产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已在国际上进入临床使用,进入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随着该产品在国内获批,将有望打破我国神经外科高性能可吸收止血耗材领域被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