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
用三代靶向药破解早中期肺癌复发之困
◎本报记者 陈 曦

    作为一种靶向精准治疗选择,辅助靶向治疗与辅助化疗、放疗不同的是,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教授

    陈军

    肺癌是位居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约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虽然高达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诊断出并进行潜在的根治性手术,但近一半被诊断为早期的患者、超过四分之三被诊断为晚期的患者在5年内经历了复发。如果不接受术后辅助治疗,有近一半的患者在5年内会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

    202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治指南》、2021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以及《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版)》都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进行了修改——正式推荐ⅠB—Ⅲ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且既往接受过手术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可使用三代EGFR靶向药作为辅助靶向治疗。多项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相对传统辅助治疗方式,能进一步降低复发率,可显著降低肺癌患者发生全身转移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风险。

    早中期肺癌患者在术后进行辅助治疗非常必要

    据介绍,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肿瘤细胞是否发生浸润、侵袭、转移,以及转移的距离等,可将癌症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同时期患者的存活率和治疗手段大不相同。科学准确区别患者癌症所处时期,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肺癌患者存在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且危险度随分期的增加而增加,约有68%的早期肺癌患者在术后发生肿瘤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等,而远处转移特别是脑转移的后续治疗非常棘手。”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陈军教授介绍,术后进行药物或其他形式的辅助治疗,对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早期肺癌患者在手术以后进行全身系统性的辅助治疗非常必要,甚至可以降低近八成的复发及死亡风险。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副主任李昕教授介绍:“辅助化疗是既往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也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选择,虽然可提高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但患者的复发率依旧较高,临床上亟待更佳的辅助治疗方案出现。”

    2021版最新的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肺癌靶向辅助治疗,对于ⅠB至Ⅲ期非小细胞的肺癌患者甚至优先推荐在术后的辅助治疗中使用三代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

    “作为一种靶向精准治疗选择,辅助靶向治疗与辅助化疗、放疗不同的是,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陈军表示。

    由于靶向药的高效、低毒,使得其和放化疗相比,副作用要小很多,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 陈军表示:“辅助靶向治疗的出现,为早中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可显著降低疾病复发、脑转移、死亡率等。对于早中期肺癌术后的辅助靶向治疗主要针对EGFR突变阳性的人群,已成为早中期肺癌术后治疗的新选择,无论患者之前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均能获得显著疗效。”

    早筛早诊和术后随访助力提高肺癌生存率

    提高肺癌生存率,不仅要关注早中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早筛早诊和术后定期随访同样要引起重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随着肺癌诊断水平的进步,以及医生专业识别能力的提高,早中期肺癌的识别准确率基本可达到90%以上。”李昕介绍,目前临床用于肺癌早筛的手段有很多,影像学仍是目前诊断肺癌的主流方法,如低剂量螺旋CT等,可以识别出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结节。

    肺癌的早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肺叶切除术、纵膈淋巴结切除术,这也是目前早中期肺癌患者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术方式。随着我国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微创胸外科的整体水平已领先国际,且高达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确诊并进行潜在的根治性手术,尤其对于肿瘤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在进行手术之后,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

    “因此肺癌的早筛早诊非常重要。对于40岁以上、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烟灰或油烟、有慢性肺病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需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陈军说。

    此外,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后,还要谨遵医嘱规范用药,完成标准的治疗疗程,并注意定期随访。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