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
“校外培训机构周末不上课了,那请家教周末上门行不行?”近日,浙江金华兰溪市教育局回复了一位家长在网上的留言:一对一、一对二辅导不允许,请家教老师上门来教孩子不允许。两个“不允许”,可能把这位家长的心浇凉了一半,但也体现出政府执行“双减”政策的坚决。
“双减”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想解决的是教育短视化、功利性的问题。“双减”的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有些家长不理解,认为“双减”影响了孩子的学业,甚至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他们想方设法给孩子补课,试图跟“双减”政策讨价还价,让孩子参加更为隐秘的变相培训。这说明,家长还没有真正理解“双减”。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负担减轻了,才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减”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周末空出来了,家长可以更多关注孩子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
不过,落实“双减”,学校也要提高课堂质量,对学生负起责任,让父母吃下“定心丸”。有时,家长想方设法送孩子去培训班,正是因为他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信心,认为孩子在课内“吃不饱,吃不好”,必须去校外“加餐”。所以,学校更要练好“内功”,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对学生开展综合评价、增值评价。此外,社会也要给孩子提供校外活动的资源和场所,让他们的大好周末不至于无处可去。
当然,家长的焦虑也可以理解。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加上各类培训机构的宣传鼓动,家长困于单一评价体系中、限于焦虑紧张中,他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必须要让孩子抢跑,才能不在竞争中掉队。赛道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成绩;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出高分。
其实,家长观念能否转变,家校能否协同育人,也是“双减”政策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家长不妨试着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对孩子的期待值,对孩子的未来进行更适合的规划。
家长们不必执着于和“双减”讨价还价,可以多了解孩子,关注其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真正擅长的领域,多和他们沟通,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