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的中源协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研发工作受访者供图 |
以RCEP、中欧CAI、CPTPP等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分销网络加速收缩重构。我国自贸试验区达21个,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探索日益成为趋势。
尹晓峰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局长
“两个联动创新区和现有3个片区在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上各有侧重,同时,在有些创新项目上,可在5个片区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通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8月1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局长尹晓峰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以下简称联动创新区)挂牌时表示,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所有国家、市级事权的政策措施只要符合联动创新区发展定位的,在联动创新区都可以享受。
天津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分为天津港东疆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它设立6年多以来,先后推出100条天津首创的创新举措,形成55项全国性创新成果,有力发挥了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此次天津自贸试验区与滨海高新区和中新生态城成立联动创新区,将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将为这两个区域赋能,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与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相结合。
协同创新,两大联动创新区各具特点
“此次联动创新区的建设,将重点从3个层面推进。”尹晓峰介绍,首先是延伸复制,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经实施、效果良好,且属于天津市级事权的创新措施,进行集中复制推广;而后要协同创新,立足联动创新区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推动联动创新区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制度创新。尹晓峰举例说,比如对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CAI(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经贸规则,联动创新区将在相关领域进行风险压力测试。
第三个层面是自主改革,支持联动创新区发挥天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自主开展制度创新。
在这3个层面下,两个联动创新区各有特点。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将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保税研发、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等试点,还将聚焦“双自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引领区;而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数据开发应用和交易、绿色金融等试点,还将聚焦“中新合作、绿色发展”,打造面向东盟地区的自贸服务平台。
“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包括海洋、渤龙湖、华苑3大片区,对应信创、生物医药、新经济服务业集聚区,覆盖‘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核心承载区。”滨海高新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刘勇声表示,这里将积极承担“细胞谷”建设核心任务。目前滨海高新区与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启动了“一实验室、两基地、三中心”的建设,“一实验室”即“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两基地”即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和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三中心”即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创新中心、细胞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
错位发展,共同提升区域竞争力
“从天津市的角度看,联动创新区就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部分。”尹晓峰认为,两个联动创新区跟现有3个片区的关系,是既通力合作、又错位发展的。
一方面,两个联动创新区和天津自贸试验区现有3个片区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是错位的,在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上也各有侧重。比如,天津港东疆片区重点发展融资租赁、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重点发展信创产业和以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天津机场片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重点发展以创新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另一方面,在有些创新项目上,可在5个片区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通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比如,在保税研发业务创新方面,天津机场片区、天津港东疆片区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聚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有大量的实际需求,这几个片区可以进行合作,通过建设保税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在功能定位上,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努力实现3个示范。”中新生态城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杨勇表示,第一个示范是打造面向东盟的贸易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通道效应,将“生态城—新加坡”的联络通道拓展为“京津冀—东盟”,推动京津冀企业借力新加坡进入东盟市场。
第二个示范是打造面向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服务“3060”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核心区的带动效应,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金融,成为绿色经济聚集地。
第三个示范是打造面向京津冀的现代康养和亲海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引流效应,推动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服务京津冀的医养游经济圈。
挑战之下,以差异化探索求新发展
“2020年,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4.76%的税收、46.3%的实际利用外资、55.4%的境外中方协议对外投资额和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尹晓峰介绍,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航空制造维修、汽车贸易等产业全国领先,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产业业态加快发展。
尽管形势喜人,但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尹晓峰分析,以RCEP、中欧CAI、CPTPP等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分销网络加速收缩重构。我国自贸试验区达21个,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探索日益成为趋势。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天津开始谋划推动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试行制度,扩大自贸政策外溢性。
展望未来,刘勇声表示,滨海高新区作为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体,此次建设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将助力提升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地位再升级。“依托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创新创业合作,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平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积极引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将有力助推形成一批适用于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产业创新突围的示范经验,助力我们写好滨海高新区提挡换速、争先进位这篇大文章。”
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对未来利用中新合作机制,实现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双向政策创新溢出也有所考虑。杨勇表示:“为推动中新合作的机制创新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工作创新双向联动,中新生态城在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中,重点将北方大数据中心建设和绿色金融创新两项国家赋予中新生态城的政策向天津自贸试验区辐射。下一步,中新生态城将加强两个渠道的联动,在政策争取上相互对照,在项目落实上形成合力,实现双争取、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