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高新区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围绕绿色工厂、绿色设计、绿色园区等关键环节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示范项目带动整个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应用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组分物理法回收工艺,不仅拆解与修复过程均不产生二次污染,环境友好,而且实现了废旧动力电池95%回收再利用。”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德美)董事长赵小勇介绍,通过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我们今年预计处理报废电池数千吨,产值达近亿元,并且连续3年产值翻倍增长。
继科技部在今年年初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后,近期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关于编制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国家高新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天津滨海高新区在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倡导绿色低碳生产、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做好产业文章,推动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产业集聚技术创新
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坐落于滨海高新区的赛德美报废动力电池回收基地,这里离市区并不远。
“很难想象传统的电池回收厂会坐落在市区附近。这是因为传统拆解中,隔膜、电解液不回收,采用低温焚烧法,隔离氧气会产生含氟气体、不隔离氧气会产生二噁英等气体污染环境。”赵小勇介绍, 他们研发的这套“精确拆解”处理工艺,隔膜回收,正负极材料成分分离。而且精细化拆解后得到的洁净的三元正极材料,既可以修复再生重新进入电池再制造环节,也可以提供给湿法提炼生产企业,相当于给他们提供了高品位的精矿,这样一来,下游湿法提炼厂的生产成本和环保成本都会下降很多。
由于使用物理方法,所以报废动力电池从回收到再利用的整个环节中,环保指标先进,不焚烧,不添加酸碱盐,不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该工艺可降低处理成本,既能处理三元锂电池,也可以处理磷酸铁锂电池,即便磷酸铁锂价格低迷时,采用精拆解工艺也能实现盈利。”赵小勇信心满满地说。
据介绍,滨海高新区持续推动绿色产业集聚,目前,滨海高新区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5家。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以力神电池、巴莫科技为龙头,形成了“电池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电池应用—电池回收”的完整链条;在光伏领域,以中环半导体、英利新能源为龙头引领,实现从硅片材料到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光伏系统等上下游协同发展;在风电领域,以明阳风电、歌美飒为代表,上游风电叶片和中游风电主机环节装备优势明显。
在进行产业布局的同时,滨海高新区同时强化绿色技术创新。通过培育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政策,形成绿色技术创新示范效应。
赛德美因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单体电池全自动拆解生产线、国内首条材料修复生产线,奠定了技术根基,进而成为国内物理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
此外,力神电池是国内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之一,建有国内唯一的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明阳风电技术全球领先,在风电叶片生产、风电整机制造、海上风电技术研发等领域实现了全线布局。
绿色产业助力碳中和、碳达峰
“通过测量进行碳排放的精准核算和精确核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政府和企业需要装备不同种类的温室气体监测仪器。未来3年,我们将会推出多款高精度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仪器仪表,同时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碳污协同’‘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需求开发相应的大数据平台并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同阳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承韬表示,作为一家从事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研发生产的企业,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优势,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低碳行动等新的挑战面前,将延续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风格,突破难题,掌握关键技术,面对“双碳”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和市场机遇,迅速响应成立“碳排放精准监测与决策支持”业务板块,协助企业和政府精准监测、科学决策。
今年年初,位于滨海高新区的中环太阳能高效叠瓦组件智慧工厂开建。该项目建成后,将集智慧化生产车间、智慧化仓储物流园区于一体,打造太阳能组件领域的智慧化标杆工厂,进而推动全球新能源光伏产业平价上网,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助力。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滨海高新区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围绕绿色工厂、绿色设计、绿色园区等关键环节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示范项目带动整个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目前,滨海高新区企业施耐德万高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项目、天津同阳科技获批工信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天地伟业等四家企业获批2020年度市级绿色工厂。同时滨海高新区还积极支持天津翔明科技申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