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李晓君
济南高新区抢抓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机遇,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多项经验做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刊登编辑推荐文章,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合作,利用频率上转换单光子探测技术,实验实现毫米级非视域三维成像。该杂志审稿人评价为:“该工作对于非视域成像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来说极为有趣,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里程碑”。
这不是近期该区唯一的技术突破。此外,山东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带来的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填补物联网芯片精准识读技术空白;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个新型基因编辑核心工具——CRISPRCas12i、CRISPRCas12j获得授权,打破了我国在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领域的空白……
新技术涌现源于政府环境与企业努力的双重合力。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济南市202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济南高新区荣获一等奖,并获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双招双引”和扩大对外开放、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单项一等奖。
无论是斩获四个单项一等奖,还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济南高新区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强化重点大项目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四个方面做出的工作引起了外界关注。
“平台经济”蓬勃兴起,新动能出演“重头戏”
220个高科技项目落地,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380亿元,建设各类研发机构66家,创立高技术企业124家,凝聚高水平创新团队76个、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2000人。用两年时间,山东产研院交出了这份成绩单。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在济南高新区,山东产研院是新型研发平台的典型代表,“建平台、引人才、聚团队、出技术、做产业”成为上述平台设立的清晰逻辑。
以山东产研院为代表,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工研院、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平台等新型研发机构日益成长壮大,深层次的“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模式已然成型。
采访中,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拥有中国科学院力量支撑的“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已引进15家中科系院所,带动落地一批先进成果,将孵化出一大批高技术企业。据了解,今年济南高新区第一批高企申报通过层层把关,严格推荐,共推荐上报338家,申报量是去年同期申报量的2倍。
在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重点工作专项”考核中,济南高新区荣获“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一等奖。支撑这个一等奖的,是济南高新区的产业发展逻辑,即夯实主导产业、突破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探索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产业态势。
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济南高新区在智能输配电、激光装备、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领域,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已形成以浪潮高端服务器、重汽桥箱卡车核心装备等为龙头,临工重机高空机械、邦德激光装备等一众行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另一方面,依托现有软件、集成电路设计、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现代物流等产业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企业跨界融合发展,新增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均居济南市第一,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5%。
大项目“枝繁叶茂”,“放管服”改革成国内标杆
选择将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板块放到济南高新区,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有着长久的考虑。
济南高新区是全国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区之一。经过近10年发展,这里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在此背景下,吉利集团将自主研发生产换电新能源汽车落地济南高新区,推动着综合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吉利新能源汽车从济南高新区驶向国内外。
吉利项目,被纳入到济南高新区的重大项目库中。
强化重点大项目支撑。据了解,今年,济南高新区突出抓好28个市级重点项目、10个省重大项目、24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建设。一季度,这里新开工项目14个,占全年新开工项目数量的56%,助推着济南高新区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大项目从考察、落地到开工,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近日,济南高新区与粤沪苏鲁冀五省市30个开发区互签“跨域通办”框架协议,此举意味着山东省内191项、省外140项高频事项实现了异地办理。也使济南高新区成为持续领跑全国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高新标杆。
据了解,济南高新区抢抓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机遇,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多项经验做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目前,该区“数字保险箱”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广;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在全国首创“一箱双链”办理新模式;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多个省级权力事项顺利承接,让企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省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