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抢占先机、一线服务,他们培育出致富“菌”团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路 霞

    科技特派员贾仝军和刘瑞瞅准药食兼用的羊肚菌的发展机会,将其引入本地进行人工仿野生栽培并获得成功,他们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当地村民开辟出了一条食用菌差异化发展的致富新门路。

    8月15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小甲赖村的内蒙古瑞福杨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瑞福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贾仝军和刘瑞正将刚从大棚里采摘下来的鲜羊肚菌送往冷库,分拣包装后,准备当天发往昆等地。

    今年瑞福杨合作社在呼和浩特市几处基地种植的上百亩特色盒用菌羊肚菌喜获丰收。刘瑞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和林基地种植的70多棚春茬羊肚菌目前已基本售罄,每个棚平均产量500斤左右,目前市场羊肚菌鲜菇价格为每斤75—80元,每个棚刨除成本,一茬可以净赚25万元左右。

    早在2017年,贾仝军和刘瑞就瞅准了药食兼用的羊肚菌的发展机会,将其引入本地进行人工仿野生栽培并获得成功。他们从制种到生产管理、再到市场销售,不断摸索总结、积累经验,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当地村民开辟出了一条食用菌差异化发展的致富新门路。

    懂技术,选好产业方向

    在遮阳网覆盖的大棚内,羊肚菌长势良好,工人正忙着采摘。刘瑞介绍:“从5月中旬开始,每天都有几十到上百公斤的优质羊肚菌从基地航空冷链直发昆明、广州、上海等地,这个季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羊肚菌的主产区因为气候原因,产品正处于空档期,我们正好利用这个空档期抢占市场。我们生产的羊肚菌也因此订单不断,供不应求。”

    贾仝军和刘瑞认为,科技特派员应该有前瞻性、眼光独到,才能带领农户通过科技手段走上致富道路。

    “当初看中羊肚菌发展前景,就先到外地去学习种植技术,回来后自己试种,并成立了合作社,逐渐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的种植技术逐渐成熟,还掌握了羊肚菌的制种技术,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贾仝军说。

    为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本地栽培的品质优良、种植效益好的羊肚菌,瑞福杨合作社这几年先后引进多个品种进行试种,对比分析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产量表现、商品性、抗病性,最终筛选出了适合本地栽培的羊肚菌优良品种,并进行规模化种植。

    重指导,下沉基层一线

    羊肚菌由于营养价值高,近几年备受市场追捧,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苛刻,因此对人工仿野生栽培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刚开始种羊肚菌时,出菇不均,产量低、品质也得不到保障,还容易染病。后来通过食用菌专家孙国琴老师的‘保驾护航’,种植有了很大改观。到了出菇旺季,满棚羊肚菌密密麻麻,长得匀称整齐,商品性也好,病害也少。”贾仝军介绍说。

    贾仝军提到的食用菌专家孙国琴,是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团成员,也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和食用菌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长期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在食用菌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她带领的科研团队曾入选草原英才食用菌创新人才团队,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科技特派员专家团成员,深入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已是孙国琴的工作常态,从羊肚菌引入呼和浩特市伊始,孙国琴就密切关注,每个示范种植基地她都不至一次地实地调查、深入指导。

    “羊肚菌种植的技术含量很高、风险也大,对湿度、温度和昼夜温差都异常敏感,栽培管理需要格外细心,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损失。我作为科技特派员,就是要尽可能帮助种植户把好种植的源头关,同时解决一些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孙国琴说。

    会服务,带动共同致富

    瑞福杨合作社的种植规模扩大后,吸纳入社的农户越来越多。要让农户们种得出、种得好,还得卖得出、卖得好,技术、市场和销路,也成为科技特派员们最关心的问题。

    今年,瑞福杨合作社在和林基地种植的70多棚羊肚菌,其中有20多棚由7户农户种植,合作社负责统一加工原料、统一提供菌种、统一生产管理,并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最后统一商标进行销售。贾仝军和刘瑞两名科技特派员则分工明确,一个主内,主要负责种植技术;一个主外,主要负责对接市场跑销售。

    “通过专家科技特派员的传帮带,我们自己培养的技术员现在也能独当一面。在市场销售方面,合作社已经与北京、上海、广东、成都、昆明等地的采购商和经营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下一步吸纳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础。”刘瑞说。

    小小的羊肚菌,让科技特派员在农村领域成功实现创新创业,科技特派员还通过合作社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增收致富,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