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
各类应急服务“神器”亮相唐山
科技将防灾减灾救灾织成一张网
实习记者 孙明源

    8—10倍

    所谓隔震,就是在建筑物底部添加阻尼器、橡胶支座等设备,当破坏力大的地震横波冲击建筑时,这些设备可以发挥类似滑板的作用,保障建筑的稳定性。比起传统的减震技术,隔震技术效果更好,可以将地震破坏力缩小8—10倍。

    在7月下旬河南的防汛救灾中,翼龙无人机从贵州起飞,远赴灾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临时通信。媒体报道此事后,众多网友纷纷点赞。其实,在我国先进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阵线中,长航时多功能的无人机只是一名“排头兵”。

    7月27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河北省地震局主办的“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在唐山开幕,同时举办2021年中国·唐山国际应急产业大会和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75家企业以及地震系统16家单位参展,无人机技术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从吃到住,应急技术全覆盖

    在灾害面前,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需求更加迫切,食品是重中之重。为保障运输安全,无需加热剂的抗灾专用应急主粮倒入热水8分钟后即可自熟,加入常温水也可以在38分钟内自熟。“便于运输、储存,处理方式简单,热量足,不易引发口渴,是应急食品的特点。”工作人员介绍说。

    除了“吃”,应用于“住”上的隔震技术也在此次展览会上亮相。所谓隔震,就是在建筑物底部添加阻尼器、橡胶支座等设备,当破坏力大的地震横波冲击建筑时,这些设备可以发挥类似滑板的作用,保障建筑的稳定性。

    “传统的思路是‘以刚制刚’,而隔震技术的目标是‘以柔克刚’。”震安科技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说,比起传统的减震技术,隔震技术效果更好,可以将地震破坏力缩小8—10倍。

    从民居到大型公共设施,减隔震技术都能派上用场。北京大兴机场、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新疆玛纳斯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缅甸的果敢酒店,都是减隔震技术的“用武之地”。在这些外表美观的建筑物地下,都有成百上千套先进的隔震支座。

    此外,各类应急服务“神器”也在展览当中纷纷亮相:河北一家企业研发的多种地震观测仪可以应用于对不同频带地震的观测,做到对从强震到微震的全覆盖;无人机企业展出了四款飞机,可实现灾区应急通信,精准投送药品、食物,对灾害现场进行测绘建模,并实时回传画面供给后台决策等多种功能……

    天罗地网,高精尖系统支持显神威

    除了直观的抗灾救援器物,高精尖的软件和系统工程也在展览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的测绘系统、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台阵探测计划、华为的通信设备、东方至远的干涉雷达……各种应用技术共同构成的技术体系,组成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核心力量。

    干涉雷达可通过12颗雷达卫星和14颗光学卫星,对我国40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9年以上的高精度数据积累,通过雷达遥感来监测建筑安全和自然灾害;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已经成为开展高分辨率地震观测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布设灵活,探测价格低廉,可以放置在高寒、炎热、干燥、潮湿等恶劣复杂的观测环境中。特别适合于地震的精确定位、地球结构的三维成像、大地震的动态跟踪、余震的监测和多参量地震参数的综合研究。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墩表示,目前我国地震预警成果在快和准两大核心指标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和有关部门合作构建了面向6亿级用户的地震预警信息传递渠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