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9日 星期四
世界遗产教育:
培养今天的参与者和未来的引领者
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内,“90后”文物修复师瞿超正在修复古籍。视觉中国供图

    世界遗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遗产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不仅能够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且能够增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本报记者 张盖伦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举行。会议期间,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

    世界遗产教育,被认为是一项为了“全球共同利益”而开展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在培养今天的参与者,还在培养明天的引领者。

    进入课本和课堂的世界遗产教育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边会主旨演讲中指出,遗产保护事业需要教育,教育工作者也特别关注遗产保护。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青年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宣传”特别计划,使青年人获得更多机会为世界遗产保护积极发声和行动。2004年,在中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对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宝生表示,中国既是世界遗产教育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通过将遗产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我国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教育理念与实践。

    这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世界遗产相关知识和保护理念进课程、进教材,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等课程中精选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欣赏历史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二是作为推动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与世界遗产日”;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美丽中国主题研学”活动,各地依托世界遗产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公共文化资源,设立“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夏令营、模拟世界遗产大会等活动。三是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有近70所高校开设了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等相关学科专业;针对遗产保护紧缺专业人才制定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学生热爱、投身遗产保护事业;在高等职业院校新增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培养大批能工巧匠,支撑遗产保护。四是作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始终高度重视与教科文组织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交流合作,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组织研习班、国际会议、编译专题著作、广泛开展遗产教育交流研讨,推动世界遗产教育合作。

    可以增进国际理解的世界遗产教育

    增近国际理解是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念。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在边会致辞时表示,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行动,向公众普及有关理念和知识,特别是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保护自然、爱护文物的意识。世界遗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遗产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不仅能够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且能够增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包容与团结,这些凝结在世界遗产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当在遗产教育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201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董勇英在美国访学时发现,美国很多学校和博物馆的合作非常密切,利用博物馆资源作为教学资源。调研后,董勇英也发现,即使是美国较好学校的学生,对中国的兵马俑也是一知半解。他们好奇,但他们缺乏了解权威信息的渠道。

    于是,董勇英成为了“桥梁”,在多方努力下,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诞生了。

    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美国史密森尼学习与数字访问中心共同研发,也成功入选前不久刚刚发布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10大优秀推荐案例。

    “博物馆提供的是一种权威的、有在场感的教学资源。”董勇英说,而且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董勇英团队研究了美国中小学的多个教学大纲,分析了他们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最终将兵马俑的数字资源与美国中小学的艺术学科和社会学科结合,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分类、编辑、整理和翻译,制作了7个教学模块的英文数字课件。

    董勇英说,他们在制作课件时就注意打造融通中美课堂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充分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无论世界遗产教育的对象是谁,都要找出容易被对方接受的方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董勇英也意识到,世界遗产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中小学校完全能够并且应该利用这些场所,开展第二课堂。而且这种课堂,不该止步于潦草的体验或是走马观花的讲解,学校和博物馆可以合作,明确教学目标,提炼出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并由专业人士进行授课。董勇英感慨,其实国内很多知名博物馆的数字资源,加以改造后都能成为很好的数字教育资源。只是,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博物馆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未来将大有作为的世界遗产教育

    还有更多优秀案例正在涌现。

    在世界遗产教育边会上,法国卢瓦尔河谷丽芙城堡负责人罗琳·雷纽介绍了法国在城堡遗产教育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他们把历史和有趣的体验结合起来。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主任袁爱俊说,他们用科研引领遗产教育,开展了核心价值观下的文化遗产教育研究,并在北京建立了青少年文化遗产的传习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昕归纳出未来世界遗产教育所具备的5点特质:它以保护为基础,聚焦青少年,通过遗产教育增进社会包容性和凝聚力;以跨界创新推动多学科融合,探索内外结合的多方合作新模式;以创意和科技为手段,因地制宜探索新的遗产教育理念与方法;合理运用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更多人参与遗产教育;深度挖掘遗产价值,以教育为赋能手段,促进遗产地创新可持续发展。

    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

    陈宝生指出,它需要更加关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面临的新挑战,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培养更多世界遗产急需的各类人才。它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紧密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世界遗产教育服务,推动全社会形成世界遗产保护合力。它还需要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新特点,把握新时代青少年特点,抓住他们对世界遗产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世界遗产保护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保护者和传承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