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6日 星期一
“两路”精神在西藏雪域高原代代相传

重走天路看变迁

◎本报记者 杨 仑

    有人说,李白写蜀道难,是因为没到过西藏。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上,崇山峻岭不计其数,远古冰川遥不可攀,激流险滩俯拾皆是。

    1950年4月13日,英勇的十八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共近11万人,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用铁锤、钢钎、铁锹、镐头和血肉之躯,劈开悬崖绝壁,征服重重天险。

    如今的西藏,换了人间。2021年7月15日,记者沿川藏公路一路向西,过泸定大渡河特大桥,穿二郎山、雀儿山隧道,见到一座又一座工程奇迹,昔日天堑今日已成通途,人们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短短几十年,西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如今的西藏已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今年顺利建成通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铁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跨越半个世纪的努力,让“川藏第一险”成为历史

    “登上雀儿山,伸手触摸天,一步三喘气,头晕加目眩,四周雾茫茫,风雪弥漫漫,断崖峭壁连。想要越过去,真是难!难!难!”这首至今仍然口口相传的民谣,生动地描写出雀儿山的气魄。

    雀儿山横亘于青藏高原东南端,主峰海拔高达6168米,素有“川藏第一险”“川藏第一高”之称。1951年初冬,1.2万人的筑路大军投入雀儿山区的“攻坚战”。战士们在海拔5000米的高度,用血肉之躯铺就了这条天路,仅雀儿山就牺牲了300多名官兵,平均年龄还不到23岁。

    1954年12月,川藏公路正式通车。它历时4年时间修建,沿途翻越14座大山,跨越10多条大河,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

    2017年9月26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建成通车,4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变成了7公里多的隧道,自此“川藏第一险”成为历史。

    原本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只要10分钟就可通过。

    益多家住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有着20多年货运经验的他,已经不记得在昌都和成都间往返过多少次。“以前走雀儿山非常危险,尤其是冬天,堵车就要好几天,路又窄又滑,顺利的话也得两个小时,现在从山下的隧道穿过去,10分钟都用不上!”宽敞的公路,给益多这样的货车司机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去年他刚刚换了一辆40多万元的新车,年收入也增长到10多万元。

    打通夏贡拉,“两路”精神代代传

    时间流转,十八军用血肉铸就天路的事迹已经过去70余年,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却在西藏这片雪域高原上代代相传。

    7月24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昌都市边坝县的夏贡拉山隧道施工现场。夏贡拉山曾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但因夏贡拉山太过险峻,直到2000年10月,才开通了从边坝县城到金岭乡的简易公路,夏贡拉山顶第一次有汽车通过。

    “虽然有了路,但冬天的夏贡拉大雪封山,根本无法通行。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山那边的金岭乡公路都处于中断状态。”边坝县退休干部尼夏老人回忆。出行较困难,制约着金岭乡、加贡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冬季因道路原因,两乡生活物资价格也比县城高一半以上。

    “夏贡拉山隧道的开通将彻底结束这种局面,等到明年全线贯通后,从边坝到拉萨的路程将由原来的两天缩短到7个小时。”该隧道项目副总工程师蔡志鑫说。

    不仅如此,这条尚未开通的线路已经被驴友们盯上了。从边坝县到嘉黎县的349国道,一路上冰川、湖泊、江河、高山草甸、原始林海的壮丽风景和无与伦比的驾车体验,必定会是下一条黄金自驾线路。

    如今的旅游业已经是西藏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西藏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180万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3505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9.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59亿元。

    天堑变通途,受益的还有当地的产业。炉霍县飞地产业园的高原小番茄早上采摘,晚上就能送到成都市民的餐桌上。“下一步,我们还将建设更多大棚,实行产业融合发展,让园区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吸引游客来此观光。”园区负责人丁方丽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