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奏响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
——记“央企楷模 责任担当”中外记者见面会
◎本报记者 何 亮

    6月21日,中宣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位央企职工代表围绕“央企楷模 责任担当”与记者交流。

    “作为一名航天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持以建设航天强国为己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责任担当精神。”见面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州说。

    孙泽州从事的科研工作是深空探测,从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月球探测任务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每次探测的目标不同,探测的形式也不同。当面对新目标、制定方案与技术路线的时候,“责任担当精神会促使我毫不顾及个人得失,义无反顾迎难而上,通过创新与努力,使我们在有限的机会中让深空探测事业和技术得到更好发展”。

    作为“遥远深空的探秘者”,孙泽州和千千万万航天人不断地问天,推动了中国探测器一步步远行。当被问及职业生涯里是如何践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孙泽州的回答斩钉截铁,“能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使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或者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影响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就是我理解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参加工作22年,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测量工高级技师白芝勇只干了一件事——工程精密测量。努力创新测量技术,追求工程测量精度,白芝勇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组织和参加攻克了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长大隧道测量GPS定位技术、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与研究、CPⅢ控制网测量等技术难关,推动了工程精密测量行业水平的发展。

    谈及党员的初心使命,白芝勇回忆起当时在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施工的情景。面对世界上地质最复杂、水压最大的一座隧道,白芝勇勇敢承担这一项目,充分考虑到长江两岸受潮涨潮落、偏压、水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制定了“三定一线”工作法,最终在2015年7月,盾构机在水下穿行了900多天后,以12毫米的高精度贯通,比原定精度缩减38毫米。

    “这仅仅是我这些年参与建设的一百余座隧道中的一座。”白芝勇说道,每一座隧道的贯通、每一座隧道精确数据的提供,都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工程人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大江南北的高铁、地铁、桥梁、公路、隧道都曾有白芝勇的身影。中国高铁3.6万公里运营里程中,白芝勇和他的团队精测的线路占到近十分之一。

    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检修班班长张黎明有个别称“蓝海创客”,他的工作内容是配电抢修,点亮万家灯火。

    “我的工作性质就像一名电力的‘120’,也可以说,我们每一名抢修工人都像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全科医生’,快速安全地完成抢修任务,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张黎明说。

    见面会现场,张黎明手中拿着一个金属材质的工人特色“小发明”。它的作用是在集成越来越多传感器的铁塔上,利用闭锁原理确保螺丝等小部件不会掉落。

    “电力行业一直以安全为第一,像这样的小发明非常具有一线工人的特色,来源于生活的启迪、来自于工作的经验。”张黎明表示,一个小创新就能带来工作效率的大变革。

    在国网公司“新跨越行动计划”的激励下,张黎明带领职工创新团队研发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目前已完成四次迭代,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

    中国华电新疆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艾尔肯·买买提来自发电企业生产一线。这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让大国工匠成为新时代社会楷模,这对于生产一线员工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他觉得,在生产一线,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不放过一个问题,做好每一件事”。

    通过参加公司的多项工程建设,艾尔肯·买买提在技术岗位上取得了优秀成绩,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创新团队。

    艾尔肯·买买提表示,在生产一线,就要沉下心来学好技能,推动科技创新。“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继续努力争取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

    (科技日报北京6月2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