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打好“特”字牌 青海科技创新有底气
本报记者 张 蕴

    深化科体改革 激发创新动能

    “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

    走企业、进农村、访社区、看生态,6月7日到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为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路线图”还为青海以科技促经济社会发展点题谋略。

    新征程开启,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青海篇章”中,科技将源源不断地聚合创新动能,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

    特色产业以科技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连日来,青海很忙,忙于“大事件”。

    6月4日,北京交易中心发布“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大型活动碳中和”1亿千瓦时集中竞价交易结果,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光伏+风电”竞得四分之一交易电量,这是清洁能源大省为特奥会提供能源保障的“青海力量”。

    5月27日,青海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宽视场巡天望远镜(MUST)”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在青海省海西冷湖镇赛什腾山建设MUST项目,力争将其建成世界顶级天文大科学装置。

    大美青海之“特”,在于纯净生态、绿色农牧、清洁能源、盐湖资源……将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离不开科技创新。高原大地百舸争流、谋定而动,几年间,创新动力辐射青海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科技赋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监测、“春油菜”“马铃薯”种业插上科技翅膀、光伏和“绿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如火如荼、天文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构建雏形初具……

    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青海蓄力打造“青字号”品牌产业,与小土豆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舰表示:“马铃薯是青海省重点发展的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长期以来,青海省科技厅在品种选育、综合技术推广、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如今,青海马铃薯育种方法和技术全国领先,马铃薯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016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扣题”青海盐湖产业发展,令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王敏感概颇深。“青海盐湖产业以科学技术突破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盐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能源产业与盐湖产业的耦合发展,将使盐湖产业能够利用更多绿色能源,助力青海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王敏表示。

    科技体制改革打出“组合拳”

    今年4月中旬,青海省科技厅就解决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这一世界性难题,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揭榜单位。

    技术一旦攻克,将全面释放金属镁产能,打通金属镁一体化链条。

    “截至5月30日,已有国内12家企业和高校意向揭榜单位与我们沟通。目前,青海省科技厅正联合高层次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拟于近期组织对揭榜申请材料开展评审论证,确定有研发实力和实操经验的意向单位为项目揭榜人,力争尽快启动实施。”6月10日,青海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揭榜挂帅”制,正是青海省大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的缩影之一。

    2021年,青海省科技厅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着力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

    实施《青海省关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加大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以解决“卡脖子”等关键技术难题为目标,在省级科技计划中推进实施“揭榜挂帅”制、“帅才科学家负责制模式”等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进一步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加强国家级平台建设,探索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整合试点工作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在青海高原徐徐展开。

    6月10日,青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莫重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青海科技系统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积极践行总书记关于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重大要求,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进一步改革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科技报国之志,以科技创新勇攀高原科学“无人区”,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京ICP备06005116